工地工人,不应该是苦差。
原创
正解局出品
正解局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zjjms2020
正解局ID:zhengjieclub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基建大国,建筑业和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被列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的建筑工人是中国农民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数量为28560万人 。
其中,建筑工人数量为5366.9万人,相当于每5个农民工中就有1个是建筑工人。
2011-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 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是,建筑工人数量在5年里从6109万人持续下降,在农民工总量中的占比,也从22.3%下降至18.3%。
与之对比,到2020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增加值共计72996亿,比上一年增长2318亿;企业数量为11.6万个,比上年增加1.3万个,增速为12.4%。
2016-2020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 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场景:一边是建筑企业的快速增长,一边是工价不断上涨,建筑工却越来越难找。
有工头甚至发现,哪怕工资开到1万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
2020年,雄安新区启动开建,吸引了超10万建筑工人投身建设。
规划中的雄安新区建设示意图
因为工程多、时间紧,承包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建筑工,采用了直接发放现金,当日结算的模式。
工人的工价从原先的300/天涨到了500/天,甚至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为了赶工,工价直接涨到800/天,这还没算上加班费。
算起来,普通建筑工如果每月能做满20个工作日,一个月起码能拿到1万元的工资。
没想到,即便如此,依旧留不住想回家和中途溜走的工人。
甚至,曾经的包工头也变得垂头丧气,风光不再。
有这样一个案例。
家在安徽阜阳的老杨,他的家乡是著名的“农民工之乡”。
安徽阜阳是全国有名的农民工之乡
他早年在外当工人,做了“包工头”后,带了不少同村的乡亲外出打工,当地人把他当“活财神”。
每逢过年过节,他的家里总会有人提着礼品上门拜访,希望能帮忙介绍个工作。
可就在这几年,老杨忽然有些失落,过年过节非但没有人来了,他还得肩负甲方的委托,提着礼品挨家挨户打招呼,恳请人家来年能继续回工地上班。
那时候,每天工钱200/天,大伙是争先恐后要上工;现在工钱提升到300-400元/天,可一个个打着牌,头都不抬。
即便同意回工地的,也多半会和他再磨一阵工钱问题;甚至有些人明明说好初七回去,可偏偏拖到正月十五过完才回工地,老杨还不敢发脾气。
等开工后,甲方还会冲他发火,因为找来的工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小伙一个没有。
可老杨也很委屈,眼下别说20多岁的小伙了,近40岁的工人都快找不到了。
肯在工地留下干活的,多半是他第一批带出的建筑工,年纪普遍在50岁左右。
可以说,老杨的困境正是当下中国建筑工人年龄结构的现状映射。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行业或许是中国人口最早步入“老龄化”的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4岁;40岁及以下农民工占比为49.4%;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为26.4%,
2020年农民工年龄结构表 来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40岁以下的农民工绝对数量看似不少,但是愿意选择又苦又累的建筑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少。
明明外卖、快递、餐饮等行业同样可以就业,工资也差不多,为何选择又苦又累的建筑工呢?
因此,只有50岁左右,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才不得不选择做建筑工。
客观分析,中国目前尚没有到人口红利完全消退的时期,数千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依旧在苦苦找着工作。
建筑工难找,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或许和建筑行业缺乏有效的招聘信息渠道以及农民工自身找工作的习惯有关。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建行业从设备到工艺不断进步和提升,唯独建筑工人的招工模式多少年没有太大改变。
和城市里熟悉网络、有着丰富的互联网求职渠道的白领不同,普通农民工基本都是被像老杨那样的“包工头”从家乡直接带到工地,有活就干。
虽然现在大多数建筑项目的开工信息在网上均能查到,也有相关的招工信息,但是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工对于网络既不懂,也不太信。
蹲在路边等工作的农民工,找不找到工作看运气
找工作,他们似乎更信赖自己的老乡,或者干脆直接卷着铺盖在某个工地前干等,找没找到工作,纯属“靠天收”。
这种情况,反过来也导致建筑企业有活了,却无法及时找到建筑工,更难以找到适合的技术工。
巨大的行业信息差,使得建筑业内部产生了一个“怪现象”:一边是到处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一边是找不到工人的建筑企业。
尤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找工人难,找个好的技术工人,更是难上加难。
要知道,建筑工也分技术工种,仅施工一项就需要土方工、防降水工、护坡工、打桩工(地基阶段)、架子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电工和水工(主体阶段)等。
老杨作为土建“包工头”,最在意就是木工。
建筑木工吊模施工的标准做法
建筑打地基时,必须用混凝土浇筑和定型。
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木工,将即将浇灌的混凝土框架,用木板和金属配件拼接得严丝合密,还要确保模板的稳定和柔韧性,否则就会造成浇筑时“爆模”和漏浆。
一旦浇筑出现问题,就得返工,返工就意味着大笔工钱没了。
此外,建筑工里还有专业电工,需要他看图、勘测。
普通建筑工根本不会看图,电工需要手把手指导布线,还得反复核算现场的线料。
工地上,专业型的技术工人最为吃香
毕竟施工用的电缆线含铜,价格大多在数万元,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甚至直接报废。
至于后续的机电、水暖等工作更是如此,都需要专业技术工人认真负责、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可以说,好的技术工,不仅能为项目降本增效,还能带好徒弟,为后续项目储备人才。
可老杨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哪里找合适的技术工,“哪怕甲方开出几万,我也不知道上哪里给他物色去。”老杨说起这事就叹气。
专业的技术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到哪都是抢着要。
遗憾的是,随着选择建筑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少,肯花时间、花力气去认真学习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当了这么多年“包工头”,老杨时常感慨的一句话是“队伍不好带了”。
原因是工地上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仅少,而且干活不像老工人那样卖力,还动不动挨了批评立即甩手走人。
那些玩着手机长大的年轻人,对住在昏暗的工棚、冒着酷暑严寒、总是没日没夜赶工的建筑工,早没了兴趣。
虽说建筑工算下来一个月少说也近万元的收入,可这对年轻人并没有任何诱惑力。
送外卖每月赚的钱不比做建筑工少,是很多进城务工年轻人的首选
毕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里送快递、跑外卖,辛苦点也能赚到近万元收入。
对年轻人来说,每天关心的是在闲暇时间可以刷刷手机。
对比建筑工地整天起早贪黑,每天工作超过10多个小时;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脏乱的工棚;忙起来别说玩手机,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对年轻人确实没啥吸引力。
更现实的问题,甭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三四十岁的人,也未必再愿意选择去做建筑工。
一方面,建筑工地存在高空作业、尘埃污染等不安全因素,事故不断。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字,仅2019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73起,死亡904人。
2019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情况
大型建筑企业还有相关保障措施,可许多倒了不知道多少手工程的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安全措施为零,工人只能自求多福。
另一方面,随着这些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村庄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开办了工厂,人们可以就近上班,不必辛辛苦苦跑到外地赚钱。
同时,全国乡村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很多村镇通过开办乡村旅游、种植经济作物等产业,也可以让农民有稳定收入。
农民在家附近就能靠农副业赚钱,更不愿意外出做农民工
想想看,在家就能挣到钱,还能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难道不比去做累死累活的建筑工香么?
不过,建筑工越来越难找,根本性问题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虽说现在的工价能开到数百元一天,但是很多建筑企业都是按天计算,做一天算一天。
建筑工赚的是辛苦钱
如果碰上雨季和其他特殊情况停工,或者十天半个月没开工,建筑工就没工资可拿,更别提什么社保、医保。
此外,建筑企业说是按天算工钱,可实际结算,还得等到年底或者项目完工。
要是碰到黑心“包工头”跑路,或者是项目始终没有如期完工,工人的工钱还是一分钱都拿不到。
虽说国家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人权益,可社会长期形成的固有认知,并不会轻易被改变。
长此以往,建筑工地上的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少,能干活的建筑工岁数越来越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为建筑工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比如,炎炎夏日,日本不少工地工人就有“空调服”,能更好地度过酷暑。
当工地工人不再是苦差,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工地打拼,为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正解局 zhengjieclub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