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中国化”到“去中国化缘”,我大德意志到底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来源:星海情报局 作者:老局长 浏览量:9,126次

2022年7月25日,一个男人黯然离开了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男人名叫叫赫伯特·迪斯,在这一天之前,他的身份是大众汽车的首席执行官。

迪斯离开大众的原因很简单:在如今的这个局势下,他居然要和中国的上汽集团合作在新疆建设新的工厂。

图片

大众前任CEO 迪斯

对很多欧美人士来说,提到新疆,他们一想不起来馕,二想不起来羊肉串,他们能想起来的只有所谓的“人权问题”——但迪斯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所谓的“人权问题”不过是子虚乌有,甚至还警告德国政府严重低估了中国对德国经济重要性。

迪斯的话说得很明白:没有中国,德国车企将无路可去。

德国官方当然知道迪斯说的是真话,但懂得都懂,德国政府也并不是无所畏惧的——大西洋另一侧某个国家的阴影始终都笼罩在整个欧罗巴之上。

最后,我们会发现:德国政府再没有对大众新疆工厂说什么,大众集团新任的CEO奥伯穆继续推进新疆的工厂项目——唯一的牺牲者,就是“枪打出头鸟”的迪斯。

说实话,德国当前的局面并不乐观: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如此轰动但到现在却不了了之咱就不提了。单说德国政坛,就显示出了一种“奇妙”的格局。

德国政坛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朔尔茨的社民党(SPD)代表着最传统保守的那批德国人,主张发展经济和社会福利;另一派的自民党(FDP)则代表着冷战后兴起的一批偏向传统自由主义的人,希望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第三个则是最为激进的绿党——一群以德国年轻人为基本盘,主推LGBT、素食主义、反核电站等等“政治正确”议题的一派政治力量。

图片

绿党党首 贝尔伯克

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对大众来新疆开工厂这件事最反对的,就是“绿党”。事实上,“绿党”不仅仅在反对大众来新疆办厂,还在极力要求德国和中国“脱钩”并且主张关停德国的核电站。

真不知道这群人咋想的。

不过,很多德国人并不买他们的账。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率团抵达北京,随行人员不乏包括大众、巴斯夫、拜耳、西门子、德意志银行、默克等巨头在内12家企业的高管。

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朔尔茨的访华,就是德国工商界最好的表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朔尔茨的访华和背后的产业故事。

图片新能源汽车:

德国未来命运的关键

提到德国,必谈汽车。

100多年前,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00多年后,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孕育出了保时捷、宝马、奔驰、大众等等品牌。时至今日,汽车已经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人口不足一亿的德国创造了近百万个就业岗位和12%的税收。

图片

但今天,德国的汽车工业却站在了危机边缘——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之下,擅长做传统燃油汽车的德国人有些手足无措——转型新能源并不仅仅是大众宝马这些整车厂的任务,汽车是需要零件的,这意味着成百上千家为德国传统车企服务的供应商们也要跟着向新能源转型。

显然,未来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一旦跟不上新能源的潮流,包袱越重,死得越快——德国在汽车上的包袱当然不轻,所以这个压力也就不是一般的大。

结果就是,在疫情和新能源转型的双重压力中,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计划裁员4400人,波及12家德国工厂和2家欧洲工厂;大陆集团计划裁员13000人;采埃孚计划裁员15000人;博世计划裁员数千人;造车灯的海拉计划裁员1050人。

而这些企业,都是德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巨头玩家。他们尚且如此,那些小朋友们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而在亚欧大陆的这一边,在传统汽车上不温不火、没什么历史包袱的中国却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浪潮——随着“蔚来”“小鹏”“理想”的“蔚小理”强势登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表现极为亮眼——在这个浪潮中活跃的不仅有这些新品牌,也有包括比亚迪和五菱在内的老车企。2021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623万辆,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118%,在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过半,在纯电车的市场上更是突破了60%。

图片

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世界一极”。

中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系品牌在中国一直都混的风生水起,现在面对新能源转型的压力,你是德国人,你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利用自己常年的品牌优势,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塞进中国市场咯。

于是,朔尔茨同学就来北京了。

说起来,其实朔尔茨的算盘并不复杂——加大德国车企在中国的布局,利用好中国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果可能的话,争取从中国获取核心技术。

另外,中国的能源条件也比德国好太多了。

这么说可能有点太抽象了,具体来说就是:奔驰和中国的远景动力已经达成了合作,后者将给奔驰的电动汽车提供电池;宝马则在中国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了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在此之前,宝马已经和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签署了价值百亿欧元的供货合约。

这就是中国能为德国汽车工业的转型提供的价值。

图片

隐形冠军:

德国力量的根本

赫尔曼·西蒙,1947年出生,德国人,著名的管理学家。而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其实是他的另一个称号——“隐形冠军之父”

图片

赫尔曼西蒙和隐形冠军

1986年,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西德的经济总量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却能有全球最高的出口额,西蒙的回答是:“德国真正的基石不是那些巨头,而是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默默耕耘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在单个赛道上却能占据极为恐怖的份额。

举例来说吧,德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可以把芯片粘在智能卡片上的胶水。产品虽然冷门且单一,但却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市场。还有一家名叫汉臣(Haenchen)的企业,专门生产液压缸,创业于1925年,现在已经成为了C919大飞机的供应商之一——而它在此之前很多年就已经开始为空中客车服务了。

图片

汉臣的液压缸

尽管这一次跟着朔尔茨同学来北京的都是德国巨头中的巨头,但在我看来,德国和中国未来的合作中,中小企业级别的合作绝对不会缺席。

实际上,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早八百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了——全球一共34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德国就有大约1600家,而德国的“隐形冠军”们又在中国开办了超过2000家工厂——平均下来,等于人人都有份

要知道“隐形冠军”从来不是巨头——他们往往历史悠久,采取家族式经营,总部也一般都在小城市之中,而且规模甚小,雇员不超过500人,每年销售额也不会超过5000万欧元。

对这样的小公司来说,德国和中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不是巨头,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供挥霍,中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对他们产生更剧烈的影响。

从这角度上来说,朔尔茨访华相当于给德国的这些“隐形冠军”们服下了定心丸——德国不想也不会和中国闹僵,更不能和中国“脱钩”。

当然了,如果我们考虑到如今德国的能源价格,就更能理解这种心情了。在这样一个寒冬之中,这些中小企业作为德国制造业的骨干力量若是找不到一个出路,结局怕是很惨了。

图片

工业4.0:

德国工业的终极梦想

2013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著名的“工业4.0”构想——德国人自豪地认为:“工业4.0”将提高德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德国在新的工业革命里占尽先机。

德国人对“工业4.0”的定义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工业机器和流程的智能联网。其实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工业4.0”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罢——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制造业在科技的推动下进行转型。

图片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现在一个冷冻食品厂的管理人员。在过去,你们工厂运货的冷藏车里虽然也有温度计,但是这种温度只会告诉你当前的温度是多少,不会建议你进行操作。但现在,当冷藏车里装备智能传感器,食品温度超过了一定的温度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它就会给你发出警报,指出食品变质不合格。

总而言之,工业4.0就是让人们能更好更多更快地收集必要的数据,从而制定决策——你知道的越多,你做的就越对,收获就越大。2013年,德国化工、汽车、机械、电子行业的产值分别是400/740/768/937亿欧元,根据德国人的预测,在“工业4.0”的助力下,到2025年,这些产业的增加值将变为521/888/998/1077亿欧元。

要知道,德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本土早就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了,就算是这样,“工业4.0”仍然可以预期让德国获得如此高的发展速度。

因此,“工业4.0”堪称是德国工业的终极梦想。

但问题是,梦想的实现从来不是免费的。越是华丽的梦想,背后的价格也越高。曾经的德国“工业4.0”发展得极好,堪称是“繁华著锦,烈火烹油”,德意志的先进技术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其实是德国一直在享受来自东欧的廉价能源。

但随着今年东欧的战事,尤其是当北溪管道被毁之后,德国的“工业4.0”之梦也就遇到了重大挫折——9月份数据来看,国外订单环比减少了7%,欧元区新订单减少8%,欧元区外订单减少6.3%,国内订单仅增加了0.5%。

给大家说点更直观的东西吧:特斯拉已经停了在德国制造电池的计划,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关了在德国的两座钢铁厂,还有很多德国本土的老厂子已经在高昂的电价面前选择了破产清算……制造业部门正在从德国撤退。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直言:高昂的能源价格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

这个时候,德国人如果想继续搞“工业4.0”,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必须有足够安全且稳定的能源。第二,工业产能越旺盛越好,这样德国供应商们才有订单可以拿。第三,工业水平必须到达一定高度,否则无法让德国企业们发挥作用。第四,最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放眼海内,只有中美两个国家可以满足需求——其他的国家,要么能源不安全,要么工业不发达,要么消费跟不上。

因此,德国的大型企业们纷纷开始了两头下注。比如宝马和巴斯夫,宝马不仅仅扩建了在沈阳的工厂,同时也扩建了在美国南卡罗莱纳的工厂。巴斯夫左手在湛江投产了最大的海外项目,右手就在美国大笔投资,据说要在四年内投放250亿美元。

也难怪网上有网友戏称,原来德国很多人声称要“去中国化”,现在却变成了“去中国化缘”。

图片

尾声:

奥拉夫·朔尔茨是个非常务实且果断干练的人,当绿党在嚷嚷着关停核电站的时候,他拍板决定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当内阁同僚们高喊着反对的时候,他直接拍板通过了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入股汉堡港的事情。

图片

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人就是最好的“晴雨表”——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信号。

“朔尔茨计划访华”的消息其实很久之前就出来了,当时网上有个图很有点意思——“谁赢了他们帮谁。”虽然这话说的有些“为时尚早”,但至少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德国不少企业在这个冬天里的避风港。

图片

申遗!

站在北京深秋的寒风里,不知道今年已经64岁的朔尔茨是否会对中国北方各地已经开通的暖气产生一丝丝的羡慕呢?

参考资料:

Glenn Graney,QAD,《不管您的叫法是什么, 工业 4.0 实质就是 制造业转型》

查攸吟,汽车公社,《朔尔茨访华,德企的出路在中国?》

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德国汽车工业:在深刻变革中艰难探索》

本文经星海情报局(微信号:junwu2333)授权转载。我们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之路,转载请联系(ID:junwu2333)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星海情报局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