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余承东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来源: 锌财经 作者:路世明 浏览量:4,090次

继前段时间华为内部发布人事调整消息传出后,随着华为官网余承东职务变动,以及余承东个人账号的微博认证发生改变,这一消息得到了确切验证。

目前,余承东在华为的职务为: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相比此前,余承东少了“华为终端BG CEO”这一职位。而与此同时,华为另一位高管何刚的微博认证更新为“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

华为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动作,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华为旨在通过高层职务的合理分配,使得像余承东这样的关键人物能够更加专注于战略层面的规划与指导,尤其是针对消费者市场的产品创新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深度整合。

简单来说,就是让余承东有更多的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

从无线通讯业务,到手机业务,再到如今的汽车业务。回顾华为多年来的迅猛发展,如果说任正非是主心骨,那么余承东毫无疑问就是冲锋在最前线的猛将,并且三十一年来始终如一。

眼下,华为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而余承东也在华为的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可以说,余承东的奋斗精神不仅加速了华为的成功,他前半生的故事也为无数创业者树立了一个典范。

技术狂人,助力华为走向全球

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问题,余承东或许很有感受。

1969年,安徽六安霍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迎来一阵哭啼声,余承东来到了人世间。和每一个日后都有一番作为的人物相似,余承东自幼便聪明勤奋,是那个村庄里有名的好学生。

不负众望,在十七八岁那年,余承东终于以全县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了当地学生群体们的偶像,以及霍邱县家长们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而后来,余承东更是考上了清华大学硕士,成为了整个霍邱县教育体系的骄傲。但霍邱县老百姓怎么也不会想到,清华大学也仅仅只是余承东精彩人生的一个开始罢了。

1993年,改革春风吹向祖国大地,已留校当了两年老师的余承东按耐不住心里的躁动,利用去深圳做

彼时,华为正在筹谋开发自己的程控交换机,而自动控制系毕业的余承东可以说是华为急需的人才。

进入华为之后,凭借过人的技术才能和销售天赋,余承东很快便取得了亮眼成绩,受到了任正非的高度赞赏。

随着时间推移,华为在程控交换机市场站稳了脚本,但具备主动型人格的余承东面对这种岁月静好的局面,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不久之后,他便向任正非主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无线事业部,进军无线通讯业务,并且要重点放在3G上。

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2G无线通讯的时代,主流国际标准GSM已制定完毕。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欧美主要运营商主导制定并拥有全部专利,而华为的GSM专利数量为零。

直接追求3G业务,多少让人感觉有点痴人说梦。不过,余承东的想法却得到了任正非的大力支持。

在任正非和余承东看来,华为不能在交换机业务上走向死胡同,必须要多元化发展,同时必须加速华为技术层面的提升,而无线通讯业务正好一个不错突破口。

于是华为无线业务部成立了,余承东带领着团队从零开始,迈出了华为史上无比重要的一步。

在数年的闷头研发之后,华为无线业务部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阶段。

1997年9月,华为自主研发的GSM系统打通了第一个电话;1998年,华为参与制定3G国际标准,拥有其中5%的知识产权,成为标准制定组织成员和主要贡献者之一。

不过,余承东在华为前期发展中的“功劳”远不止于研发出一个产品。

华为GSM问世后,余承东开始不断辗转香港和欧洲,不仅为华为在GSM、3G技术发源地的欧洲打开了局面,并且在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4家电信设备巨头的地盘上,啃下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能够在群雄逐鹿环境下打出一片天来,离不开余承东强劲的销售能力,但更离不开华为无线产品的产品力。

余承东深知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3G基站成本高的市场痛点下,余承东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研发分体式基站。

彼时,分体式基站还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成本很高、风险极大,一旦达不到市场预期,华为可能几年都难以翻身。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

然而,面对质疑余承东却显得无比坚定:“TMD,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后来的结果证明,余承东赌赢了。2006年,分体式基站帮助华为取得了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并且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华为一举成名。

事实上,除了分体式基站,为大众所不知的还有SRAN(第四代基站)这个产品也是余承东提出来的,并且这个想法依旧得到了任正非的支持,SRAN凭借技术优势也彻底改变了华为在无线通讯市场的被动局面。

到2012年,华为在欧洲的无线通讯市场占比已经从9%扩大到33%,以绝对优势站稳欧洲市场。

可以说,能够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商,在光传送领域不断突破业界难题、主导构建5G全球生态圈......

华为这些非凡成就,都离不开余承东这位“猛将”。

任老力保,华为手机突飞猛进

站在如今来看,无线业务上的贡献,只是让余承东在华为成为了焦点和领军人物,但在当时的互联网世界,余承东还远远没有进入第一梯队。

余承东后来之所以会声名远扬,是因为他对华为手机业务的巨大贡献。

2011年,“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掀开了国产手机做自主品牌的浪潮,互联网手机崛起。

虽然当时华为已经从事终端业务将近10年,但产品主要集中在功能机、贴牌机,技术含量很低,因此手机业务开始节节败退。

面对这样一个下行的、不出色的业务,华为不少高管都不愿意接手。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承东再一次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将手机业务揽了过来。

2012年初,一上任的余承东便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决定,直接砍掉了大量运营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的型号,从而导致华为手机出货量少了3000万台,营收大幅下滑,华为手机业务元气大伤。

但同时,余承东还提出高端战略,不过这一次余承东却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相继推出的P1、D1、W1等中高端智能机,市场表现极差。

这下有人坐不住了,华为内部开始出现了“倒余”的声音。然而,任正非的一句“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让余承东的艰难处境得到了转机。

拿到“尚方宝剑”之后,余承东的风格变得更加疯狂,公开表示:“华为要在三年内超越苹果,五年内超越三星,把华为的手机做成世界第一”。

因为这些话,余承东自此便多了“余大嘴”的外号。但在余承东的心中:“吹牛和不谦虚的最大区别,就是说到还能做到!”

事实证明,余承东的确很会吹牛,但也有将“牛”实现的本事。

2013年6月,华为P6机型在英国伦敦正式亮相,强大的产品力迅速引爆了手机圈。而超过400万台的年销量,更是一举奠定了华为中高端手机的行业地位。

也是这一年,在余承东的提议下,华为高层通过了将荣耀系列独立成子品牌的建议,华为中高端+中低端终端格局正式形成。

至2015年,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手机业务已经取得了空前成绩,成为了全球继三星、苹果之后第三家年出货量达亿台的智能手机品牌,稳坐国产手机品牌第一宝座。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余承东又在华为创造了一个神话,但很少有人会预料到这个神话还会更加精彩。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同比增长21%,其中消费者业务全年营收3489亿,占比高达48.4%,成为了华为的营收支柱,余承东也因此名声大噪。

可就在余承东信心满满,朝着全球第一的终极目标迈进时,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突然降临华为。

2019年5月,美国相关部门把华为列为“实体清单”,明令禁止当地企业与华为进行贸易。此后几年里,美国又针对华为进行了数轮制裁,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急速下滑,一度面临停摆危机。

面对这场毫无道理的“制裁”,余承东表现出了迎难而上的态度:“这是美国人的损失,因为美国人无法体验最优秀的产品。”

与此同时,余承东也在各方发力,试图找到破解之道。

比如不断完善自主研发的鸿蒙生态,全面开放HMS核心服务,在操作系统上扳回一局;又比如通过剥离荣耀品牌,让其渠道和供应商能够得以延续。

更重要的是,在处理器方面,余承东带领团队取得了芯片堆叠封装技术的突破。

2023年8月,华为年度旗舰Mate 60 Pro上线,没有正式发布的情况下,这款手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一机难得。

这场看似再正常不过的手机迭代,也引起全球关注。原因在于:Mate 60 pro使用了华为自己成功研制的麒麟9000S芯片,这标志着华为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了突破和逆袭。

可以预料,在突破制裁的事实下,华为将在2024年将坚实复苏,并重新洗牌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夺取苹果和安卓厂商的份额。

极致的目标、硬核的实力、霹雳的手段、超预期的结果。余承东在华为手机业务上成功,彻底奠定了其在华为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过眼下华为的手机业务,似乎与这位“猛将”没有太大关系了。

转战车圈,华为汽车化身顶流

随着手机业务突破泥潭,华为也在寻找一条新的增长曲线,而智能汽车是未来确定性很强的一个行业。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BU,定位于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一方面卖零部件,另一方面为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即标准化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

作为开疆拓土的猛将,已经深得任正非等高层领导的信任的余承东,再一次担起了这份重任。

2021年5月,余承东正式接管华为车BU,并在“不造整车”的前提下,又筹划了第三种商业模式,即智选车模式。

相较HI模式,智选车模式不仅提供技术,还深入到整车的产品定义和设计开发等环节,更深入到销售和宣发环节。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除了不自己生产汽车外,其他的全部参与。

不过,余承东提出的智选车模式并没有得到业界的普遍看好。

至于原因,余承东自己也曾做过分析:“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巨头们,也因为多种原因无法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这就让华为面临很大挑战。”

当然,也有人认为余承东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认为华为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开放的智能汽车平台,整合不同的技术和资源,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而在汽车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智选车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华为的深度参与能够加速产品推出,这也是为什么余承东和团队能够在短短一年内便和赛力斯汽车一口气发布三款“问界”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造车余承东一直显得非常积极。

此前余承东表示:“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这是信念也是愿景,我一定会做到的。”

在余承东看来,华为未来将拥有5000家智选店同时卖车,这是特斯拉、宝马以及奔驰等车企无法企及的量级。

然而是非所愿,2021年、2022年,问界汽车的销量不尽人意,还接连经历了几次安全风波。

在这样的局面下,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余承东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凭借技术层面的升级,让问界的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2023年,在华为投入5亿对问界M7进行换代升级后,当年9月新问界M7销售突然火爆出圈,单月交付开始破万辆。

据统计,2023年问界M7累计交付量达到了4.85万辆,累计大定销量突破了12万辆。成为新能源市场的最大变量之一。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余承东在朋友圈感慨道。

随着问界销量的火爆,华为的汽车朋友圈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整个汽车圈的“含华量”越来越高,江淮、奇瑞、北汽等车企陆续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

就目前而言,华为已经构建了七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与300多家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今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表示:受到与主机厂合作的中高端车型影响,华为车BU接近实现盈亏平衡,预计今年实现扭亏为盈。

据悉,在今年前三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实现盈利。 

没有等出来的未来,只有闯出来的明天。未来华为会不会亲自下场造车,没人知道,但可以相信,每一个华为人都不会忘记余承东对华为汽车业务从零到一的付出与贡献。

从无线到手机,再到汽车,余承东说过不少大话,但再如何吹牛,他也懂得去实现。而也正是因为他既擅长营销,又懂得如何实干,还能够拿下傲人成绩的能力,才加速华为成为了今天的科技巨头。

回首三十一年,华为猛将,唯余承东耳!

项目的机会,彻底告别了校园,加入了当时只有200多人的华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锌财经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