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局中人:2万人不甘谢幕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来源:Tech星球 tech618 作者:王琳 浏览量:112,362次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王琳

  头图 | IC Photo

钱治亚哭了。

“听说出事儿后,她哭着去找老陆说要辞职。”

“自曝财务造假后,董事会紧急开会,她在现场哭的。”

再之后,时任瑞幸CEO钱治亚便“消失”了,“以前每个月都要和管理层开一次会的,自曝造假事件后,就再也没有开过会”。

瑞幸咖啡一下子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除了那封可有可无的内部信,甚至没有人站出来安稳一下员工的情绪,“出事儿第二天,所有人都正常上班,用同事的话说,撑得过就是五一假期,撑不过就是暑假”。

他们采取了一个更直接的办法来稳定军心:4月,原本10-15日才发放的工资,在8日就到达了所有员工的银行卡上。

与此同时,6000多家门店还在如流水线般照常运转;3000多万用户依然可以收到瑞幸发来的优惠券:1.8折、2.8折、3.8折不等;数千名拓展人员依旧背负着每月开一家店的KPI到处寻觅开店机会;数百个供应商依然像往常一样收到瑞幸打来的货款.....

与外界猜测的“瑞幸风雨飘摇”、“大厦即将崩塌”截然不同的是,一切都并没有发生,局面似乎还在掌控之中。

但中概股已然被全面波及。瑞幸造假这股强大的“龙卷风暴”正在展示其前所未有的破坏力,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私营非营利性机构,为赴美上市公司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组织)随即展开对213家中国公司的大审查。

飓风卷起22亿元财务造假的消息,沸沸扬扬,占据了整个舆论头条——所有人都在关心瑞幸到底什么时候退市?实际控制人和公司将受到什么惩罚?会倒闭吗?会有接盘侠出现么?

“那不可能的,瑞幸咖啡是不会垮的。”大部分瑞幸员工依然坚定保持着某种没有缘由的乐观。显然,他们并不愿就此作罢。

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了解,瑞幸已经进入战略密集调整期。

本来,瑞幸计划2021年开到1万家店,最新的策略是保证2020年底门店数不变,“北京关80家,那就还会开80家,但是前提是每家店铺都要盈利”。无人零售(2020年优先级最高的战略,全年铺设量计划达到7万台,其中自助咖啡机1万台,无人售货机6万台)、国际化(进军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战略均被紧急叫停。这被看作是为一旦退市保存现金流而提前所做的准备。

没人愿意直面血淋淋的现实。即便看好者寥寥无几,唱衰者比比皆是,也没有人愿意摁下“清算”的按钮。似乎一旦泡沫破灭,近2万多人(1万多全职,1万多兼职)的心血、170亿元的融资款、6912家门店、3000多万用户都将灰飞烟灭。

当翻开瑞幸的故事,不难发现这是一段承载着青春和野性的经历。但也足够扭曲,因为,有些事情或许一开始就错了。

开店!疯狂开店!不计盈亏!

即便谩骂声快要将瑞幸淹没,杨淼依然无法忘记当初那段滚烫的时光。

杨淼于2018年加入瑞幸,那年他刚刚大学毕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拓展经理,瑞幸是他第一份工作。初入职场,杨淼囊中羞涩,买了一辆续航仅仅30公里的电动车。但这辆电动车满足不了他的需求,“每天都带着充电器出门,经常需要在路边充电,充满一次需要1个小时”。

作为拓展总监的王庞博比杨淼还要拼,他不仅有开店任务,还要实地判断店铺位置的可行性,“一个月开车能跑3000-5000公里,6个月就跑了28000公里”。

“每个月每个人要开出一家店来。”杨淼兴奋地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忆道。

善战的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正在迅速打造一支特种部队,所有人都在抢时间。早上八点半所有员工集体到公司打卡,开完会后拓展人员鱼贯而出,他们迅速涌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地毯式搜索,寻觅自己的猎物。

为了提高效率,工作第二个月,杨淼给自己换了新坐骑——一辆二手电动车,续航100公里,“很多时候都要跑80公里”。

不到两个月,他便把自己所在的城市摸透了,成了一张活地图。一个生动的细节是,有朋友在朋友圈晒了其办公楼照片,杨淼准确得说出了楼宇的名称,对方激动地回复:“行啊,哥们。”

“从大区总到城市负责人,全程都会跟进项目的选址、谈判,逼着你速度快,天天开会,KPI都直接上墙的。”一位分公司总经理回忆到,“一周工作6天,很多时候周六周天晚上10点了,还在整理数据”。

彼时,瑞幸成立不到半年,正值疯狂的野心扩张期——它的计划是年内门店开到2000家,2017年10月-12月,主打北京、上海,2018年年后攻入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2019年逐步下沉。

这在传统零售行业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肯德基的营运经理分享了他的观点,彼时瑞幸刚刚开了第一家店,瑞幸给他高出30%的工资,“跟我说一年半还是两年,北京要开出1000多家店,我一听就不靠谱,肯德基这么多年才200多家,就没搭理他们”。

可瑞幸不信邪,它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完成这个目标。

前期,它从神州系公司(神州租车、神州优车)招来一大批员工,无论是销售、还是做贷款的,只要愿意,都可以过来开店。到了2018年5月,瑞幸已经在全国开了500家店,离2000家的目标还差四分之三,它必须加快脚步。

2018年年中,还不满一岁的瑞幸咖啡罕见得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之所以说罕见,是因为以后的两年多时间,无论上市还是任何融资节点,瑞幸从来没有开过全员会议。

“那次开会主要就是让大家参与开店,公司说无论什么岗位都可以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找门店,哪怕帮忙给物业牵线搭桥,都会有奖励的”,于2017年年底加入瑞幸的林军,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忆起当时会议的内容。

就连负责门店拓展的副总裁李军也亲临战斗一线。

他的任务是负责和大公司的谈判,“他一直频繁出差,像中国电信、移动这些服务站的批量合作,以及华为、腾讯都是他开拓的”,一位来自神州系的瑞幸拓展总监回忆。

李军,是原来神州的老人,创业失败后,加入瑞幸,曾在钱治亚麾下。上述总监评价李军:话不多行动派,做事属于追求速度和结果的人。

就这样,由李军带领的前线作战部队闪电般渗入到全国22个城市,他们要迅速做大规模,不计较盈亏。

开在写字楼一角的瑞幸咖啡

一些不合乎常理的现象,也在那个时候发生了。

多位拓展总监向Tech星球介绍,当时,瑞幸开了很多离谱的店铺,一些做法并不符合行业规则。一个经常被调侃的例子是,拓展经理为了完成KPI,填平了男卫生间开了一家店铺,而女卫生间就在旁边。

“当时神州那帮朋友,说白了为了开店,被写字楼的人当傻子,租金给那么高,2018年的店比2019年的店高很多。”一位2019年加入瑞幸的拓展总监说,“写字楼大堂当时根本没有市场价,我们是唯一要进入的,按理说定价权在我们这里,只是那会大家为了快速开店,自己放弃了定价权,不过得到了规模”。

为了开店,瑞幸和物业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物业随时有需求,店铺就要关门,但是也没有赔偿”。瑞幸还允许跟二房东签约,这在星巴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开店策略无疑于在暴风雨中放风筝,总有一瞬间,雷电会顺着风筝线传导下来,劈到人。只是当时,没有人在乎这些细节,瑞幸人期待的是,有一天,“红旗”可以插满整个世界,干掉星巴克。

相信老陆!超越星巴克!

“干掉星巴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咖啡品牌喊出这样的口号,在当时着实让人笑掉大牙。

但瑞幸员工米思远对此深信不疑,“中国的咖啡市场就像星巴克的印钞机一样,它在中国攫取了大部分利润,却是一家美国公司”。

他见惯了星巴克对甲方的苛刻要求:很多地方只有分成,没有保底,还要求免租期和装修补贴,但甲方的负责人还亲自出面开着豪车,比如保时捷、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去接星巴克的拓展经理。

这一切更强化了他心中的信念:一定要做一个在国内能和星巴克分庭抗礼的品牌。

起初,星巴克并不在意瑞幸的存在。即便汤唯和张震的代言广告,已经开始像“牛皮癣”一样出现在电梯、电视、朋友圈;即便2018年前3个月,瑞幸咖啡在朋友圈广告的投放金额超过800万元,广告曝光人数超过1亿次,而且瑞幸还在加大投入。

2018年5月,当瑞幸宣布已经在全国开了500家店铺的时候,星巴克悄悄将瑞幸写入了自己与物业签署的排他协议中。据瑞幸员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介绍,当时星巴克要求所有做咖啡的饮品都不能进入它所进驻的物业,而进入的饮品不能做咖啡。

              

瑞幸副总裁郭谨一甚至公开表示要起诉星巴克,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星巴克的这一举动并没有激怒拓展总监王庞博,“这证明星巴克怕了,我有什么好生气的”。

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瑞幸必须再加把火。从2017年10月成立到2018年11月,短短13个月,瑞幸通过个人借款,无息贷款等方式累计融资54亿元,从5月开始,瑞幸彻底进入了大扩张时代。

6月,它将自己的总部搬去了厦门,租下了那里的三层办公室。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满足政府补贴标准,瑞幸咖啡到处招人。很多马上要毕业的学生被招了进来,可是实习期满后,却又不给转正。

几乎同时,瑞幸咖啡和神州优车在厦门岛内软件园二期边上的观音山旁边开始盖楼,这个地段类似于北京的西二旗,总共两栋,每栋20层以上,但至今还未开始使用。

        2020年4月,位于厦门的瑞幸大楼已经建成,里面还在施工。摄/Tech星球

当现金汩汩而来,瑞幸并没打算改善一下员工福利。“当时所有人都问我,有没有免费的咖啡券,但是我们内部是真的没有。”林军回忆,“我们的券都是公司发布新品时,我们一次又一次试喝,一口一口尝换来的”。

一位在神州和瑞幸都工作过的中层这样总结瑞幸:从管理到流程都是按照精简来的,“内部一直强调创业精神,说过不办大型活动”。创业似乎就意味着拮据,一个生动的细节是,2017年底,瑞幸北京员工和神州一起举办了年会,年会大奖是路虎的使用权。

员工似乎来不及在意这些,他们正在享受疯狂扩张,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刺激。

“最快的一家店,我从接触到开业就用了15天。”

“我最多的一个月就开了三家店,这还不算我们组内最高的。”

起初,“外来者”元奇并不能理解,“很多店铺开得位置很奇怪,连招牌都没有,还有很多开在地下室”。元奇于2018年加入瑞幸,在此之前,他在星巴克做了10多年拓展业务。

但当他仔细研究一番后,瞬间豁然开朗,“这些店就是投石问路,瑞幸只是拿来测试的,早期合同签得差不多都是半年到一年,一家店的成本也就20-30万,把未来所有需要布局的地方全部都搜出来,这比做咨询还便宜,很聪明的。”他被瑞幸这种以补贴教育客户换增长的模式说服了。

原来瑞幸的计划是:

第一步,人海战术,大量社招有选址经历的人,无条件到处开外卖店,获取市场数据;

第二步,根据外卖订单建立数据库,制作咖啡消费者热力图,选择订单集中的地方开店;

第三步,关掉所有外卖店,在所有有生意的地方开快取店,让每位消费者伸手即可拿到咖啡。

整个2018年,瑞幸花掉了7.46亿市场营销费用。“稍微有点儿规模的电影院,在电影开始的前15分钟和结束后的15分钟内,全部都是瑞幸的广告。”一位瑞幸员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忆道。为了保证影院定点投放,拓展经理被要求去定期检查,他们还可以换来一个小福利,拿着通行证随便看电影。

疯狂的扩张,也养肥了瑞幸的供应商。早期,瑞幸咖啡大多是外卖店,为了快速将咖啡送到消费者手中,保持咖啡口感鲜度,瑞幸选择了和顺丰合作,瑞幸每单需要支付给顺丰14元运费。据顺丰内部员工介绍,顺丰和瑞幸的案例,一度被内部当成即时配送的经典案例,而瑞幸也是顺丰同城业务最大的客户。

一位主要为瑞幸提供珍珠、果粒等原料的供应商,仅仅一年,就赚了几千万。

在这种疯狂扩张下,2019年底,瑞幸咖啡在国内的门店终于超越了星巴克。当然,他们也收到了星巴克寄来的一份烫手的礼物:瑞幸被星巴克列为排他协议第一位。

敌对、分裂,期权许诺成空

业务驶入了扩张的快车道,公司内部也逐渐陷入了因急速扩张带来的权力对垒。

2018年,在肯德基做了多年拓展经理的安晓宇加入瑞幸,“在肯德基像我这样的如果还想往上爬,就太难了,(上面)基本上都是老外,换个地方,职务title高一点儿”。

一位瑞幸副总裁出面跟安晓宇沟通,给出的薪资提高20%,并许诺他未来一定会有期权激励的,但只是口头承诺,并未签署任何合约。

在瑞幸,像安晓宇这样来自陆正耀神州系之外的“外来者”并不少。整个2018年,瑞幸都在疯狂从肯德基和星巴克挖人,一位肯德基店长对Tech星球表示,“自己身边的营运经理10个有9个都被瑞幸谈过”。瑞幸给出的统一待遇是:20%-30%的薪资涨幅+期权。上市前,瑞幸已拥有1万多名全职员工+1万多名兼职员工。

这批传统零售业的人经验丰富,算得上是业务拓展的精锐部队。有一次,外来的拓展经理看到吧台不停漏水,建议更换材质,上级的神州系领导不仅没有听进去,还把经理怼了一通。

多位员工表示,瑞幸其实就是家族企业,高层肆意安插亲信。去年,某二线城市曾空降一个1992年出生的城市总经理,刚一过来就要求基层员工将门店开到商城二层女装附近,原因是看到二层开了一个水吧岛。而大部分瑞幸门店基本都在一层或者地下。

从肯德基和星巴克投奔瑞幸的拓展人员,无法忍受神州系粗暴的管理风格。“上级总是会无缘无故下达一些命令,他就直接说,你这家店必须每天给我提高30杯销售。”

一位从麦当劳跳槽到瑞幸的营运总监吐槽说,“这个也不现实啊,我们就是一个终端,没有营销环节,顾客到了瑞幸是去取东西的,不是点东西的”。这个目标该如何完成,一些营运经理只好自己去凑单来完成KPI。

一位肯德基过来的总监对Tech星球介绍说,他曾看到了很多拓展总监跟神州系的人争执,但到了最后的结果是,神州系的人空降一个助手,之后总监被架空,离职走人。

这只是门店拓展端。2018年,瑞幸从各个互联网大厂高薪聘请来许多技术小组的leader。据一位瑞幸员工介绍,这些人大部分不是挖来的,而是已经离职,猎头从市面上捡来的,包装一下推过来。最主要的是,这批新进来的人,大部分被给予和老人相同的评级,这更加剧了斗争。

一位技术总监用“乱成一锅粥”来评价当时的情况。比如,一股势力搭建了A平台,但另一股势力觉得灵活性不够,得弄个炫酷的,就又重新做了一套,实现的功能差不多,但到时候就各用各的了,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员冗余。

对于门店拓展人员来说,见惯了提意见被开除的情况,他们中的大部分开始变得沉默,“你也没法儿跟人家争,瑞幸的上层建筑都是神州系的人,你连组织架构都摸不清楚,况且人家也不认你。”

2019年,大部分招来的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总监期权还未兑现,便匆匆离开,但留下的人也并没有拿到应有的回报。

因为瑞幸咖啡,钱治亚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

2019年5月,瑞幸咖啡终于敲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在黎辉、刘二海等股东,杨飞、郭谨一等管理层以及众多供应商的拥簇中,身穿红衣的钱治亚和始终保持着职业微笑的陆正耀格外显眼。

陆正耀或许是真的开心。“通过瑞幸这个项目,我就希望让大家看到老陆不老、神州不土,这依然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在瑞幸咖啡上市答谢宴上,陆正耀称,这个团队不管打任何仗,都是能打赢的。

不过,对于瑞幸员工来说,这似乎是一份无法感知到的荣耀。

  

一般来说,公司上市都会开放股票内购计划,价格往往比发行价更低,这是互联网公司留住人才的一个惯用手法。但瑞幸全然没有,“我们一个总监,原来神州老人,一开始就加入了,想提前买一些公司的股票,都没有资格”,这实在不像一家互联网公司。

上市后,瑞幸咖啡先迎来一波裁员。当时的裁员大部分是设计人员,因为门店的设计已经标准化,公司不再需要他们了。

安晓宇第一次意识到公司的残酷,“把人用尽了,就淘汰。”公司随时监控员工动态,拓展人员每天都要记录去了什么地方,并且上传系统,公司随时检查,看看你到底去没去,“人就好像是机器一样,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行不行,不行把他干掉,全然没有人情味儿。”

此前承诺的期权奖励却一直没有兑现。他逐渐和公司有了间隙,但他心里多少还抱有一丝希望:“毕竟副总裁都许诺我了,那还有假?”

“有期权计划,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具体的方案。”一位不愿具名的瑞幸员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他本是神州系的老人,2018年1月便加入瑞幸负责门店拓展业务。

为了安稳人心,2019年底,瑞幸召集所有的总监(近200人)在厦门开了一个会,“陆正耀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给大家兑现期权”。会后,一些非神州系的总监还在商量,期权兑现25%,就撤,“也算对得起自己这两年的付出”。

就当大部分总监还抱有幻想的时候,一位被认为“脾气很好的”神州系瑞幸副总裁大发雷霆,“当场把手机都扔了”,原因是许诺自己的期权根本没有兑现。而已知的拿到期权的人,一个是刘剑(涉嫌主导造假)、一个是郭谨一(现任CEO)、一个是瑞幸CFO Reinout Schakel,另一个是曹文宝(瑞幸高级副总裁,2020年5月升为董事。)

颇为讽刺的是,上市后不久,陆正耀旗下的三家公司,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瑞幸咖啡的市值加起来超过了千亿元,陆正耀第一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但这样的荣耀并没有持续多久。

22亿造假,都牵扯到谁

2020年初,瑞幸造假的消息,最初从二级市场传出。

“你回去看财报吧。资本圈的人都知道了,基本有60%的营收都是虚构的。”当投行的朋友告诉安晓宇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有点儿惊愕,“不可能啊,店铺数量都是实实在在的呀,而且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算账,就是以城市为单位来看,单独的门店,或者整个城市所有的门店是赚钱的呀”。

2月1日,浑水发布做空报告,直指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销量虚增69%,第四季度虚增88%。

浑水那份耗时10000个小时,长达89页的报告一出,便开始有券商找瑞幸分公司的人询问,但这也未能阻止股价上涨,今年1月,瑞幸市值甚至飙升到了130亿美元。

它还要继续开店,计划2021年门店数量达到10000万家,为此,瑞幸鼓励员工开店,只要加盟小鹿茶,公司为员工提供20万元的免息贷款。

再狡猾的猎物也斗不过好猎手。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透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月就介入调查,1月底浑水做空,3月工商部门拖走了瑞幸咖啡的所有数据库,再之后,工商局要求瑞幸咖啡出具了一份核心数据清单。

终于,扛不住压力的瑞幸在4月2日自己捅破了窗户纸,自曝伪造交易22亿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转述内部消息称:瑞幸其实做了一套财报,亏了大概7、8个亿,但是CFO拒不签字。一位瑞幸员工称,当晚,服务瑞幸的会计事务所安永便拿走了所有涉事人员的电脑。

第二天,瑞幸的客服电话就被打爆了,“我们之前每天的产能是10单一小时,出事后产能提高到30单一小时”。一位客服表示自己根本就扛不住,但“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去,多接,回复不过来的,先不管,先保证接听率”。本来一天就可以到账的客户退款迅速被调为1-5个工作日到账。

此刻,所有员工才恍然大悟,一些过去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似乎突然合理了。

有员工向Tech星球回忆说,瑞幸是很多地方的优质示范企业,一些地方政府每年都会进行经济普查,如果是示范企业,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但当他问瑞幸总部要数据时,总部拒绝了这一要求。

一些员工猜测可能有注水,但没有想到结果这么严重。“公司公布的是每日单店订单有300多杯,但我们二线城市这里才200多,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怎么平均也到不了300多。”一位瑞幸员工称。

那么,造假是如何发生的呢?哪些公司和人员牵涉其中呢?

知情人士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陆正耀关联公司大规模购买咖啡代金券,额度一次性高达千万,借助这些关联企业,瑞幸咖啡进账近二十亿元,这些企业大部分为人力资源公司、修车厂等等。

为了打造一个完美闭环,伪造营收的同时,瑞幸还伪造了其支出。知情人士表示,瑞幸向关联公司,比如,向征者国际贸易(厦门)有限公司购买了不少原材料,一进一出,瑞幸有了3个亿的毛利。

据悉,征者国际贸易(厦门)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恰好就在瑞幸咖啡位于厦门总部的旁边,两者都位于厦门国际航空航运中心大厦,其法人代表为王百因,陆正耀老同学,神州优车收购宝沃的桥梁。

2019年12月,中成世纪供应链管理(厦门)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地址也同样在厦门国际航空航运中心大厦,王百因于2019年12月13日短暂担任法人代表,后转给刘艳玲。

上述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均包括,“酒类、饮料和茶的批发”,即食品原料供应。

知情人士透露,虚假交易中给供应商付款的很可能是一个虚假员工。她曾见到该员工一次性支付给供应商4亿元的货款,当这笔交易出现在系统中时,一些员工感到诧异,是谁有这么大的权利能得到陆正耀的信任?

据Tech星球了解,供应链的负责人,名为陈敏,并非媒体报道中的郭谨一。而郭谨一在瑞幸并未担任任何实质性职务,如今却成为了瑞幸咖啡的临时CEO。

按照工号顺序,陈敏为瑞幸咖啡3号员工,1号员工为陆正耀,2号钱治亚。瑞幸咖啡招股书显示,2017年,瑞幸咖啡通过个人无息借款方式融资6000万元,其中钱治亚5000万元,陈敏1000万元。同时,陈敏也是神州优车的自然人股东。

一位离数据很近的瑞幸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如今瑞幸平均每天能卖出近100万杯饮品,之前被媒体曝出的门店总数已达6912家中,很多店铺是年前已经签下的,倘若以2019年年底门店数量计算,如今瑞幸单店每天饮品销量为222杯,而2019年Q3财报上,这个数据为444杯。

“我真的觉得,瑞幸刷单没有必要,瑞幸现在每天能卖出100万杯,咖啡单杯成本物料2块,房租+人力3块,单杯价格13-15块,完全是可以赚钱的”,上述员工感慨。

2万多人的青春,大梦仍未醒

在花了一些时间认清现实后,安晓宇终于决定面对现实。

“公司太不诚信了”,他的语气中颇有几分怨恨,“但确实学到了很多,执行力、狼性精神也不是不可取的。”他补充道,“神州系那帮人说白了,你今天告诉他要开出50家店,他真能开出来,不管店铺好坏”。

那位一年赚了千万的供应商对于资本市场的“腥风血雨”,丝毫不以为然,“产品都有保质期,差不多半个月就过期了,他欠钱的话,我断货就可以了啊”。后来,他又转念一想,“咖啡很暴利的,其实这几个月不给我也没有关系,我曾经赚到的钱足够了”。

甚至,有不少员工觉得惋惜——如果,瑞幸真的倒闭了,市场上就再也没有和星巴克对垒的人了。

一些员工觉得瑞幸是倒在了没钱上。“你觉得肯德基牛吗?瑞幸用一年走了肯德基20年走的路,真是死在了没钱上。”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长叹了一口气,“要是没有疫情,可能这个窗户纸不会被捅破,瑞幸按照之前的道路再走一年,就完全可以把以前的窟窿补完,毕竟现在开店的标准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瑞幸真的没钱吗?根据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账上还有价值45.14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上增发和可转债,目前账上至少有90亿元现金。或许,一直亏损的神州、宝沃更需要这笔钱支持。

杨淼最终决定离开,瑞幸的工作经历为他争取到了国际TOP级餐饮公司的面试机会。他有时候会怀念那段日子,“挺充实的”。

但安晓宇还在挣扎,“也在看工作,但也没有那么上心,总觉得不会倒闭的”。他的理由是,即便公司退市,也会有人收购,不敢保证所有的店铺都是好的,但起码90%都是优质的。

一位员工甚至对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这么低的价格,如果不收购,那真的是傻”。

在瑞幸自曝造假后的50多天里,陆正耀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为瑞幸谋求出路。纳斯达克发出强制退市的要求后,瑞幸计划就此决定要求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发布前,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

如果不成,陆正耀当下为自己寻求的出路是:卖掉神州租车,宝沃留给北汽解决,只留下神州优车,瑞幸如果退市,放回来慢慢做。

没有人希望就此走下牌桌,这里有2万多人奋斗的青春、未兑现的财富以及荒诞的梦想。

不要试图质疑他们。他们总是会用一个模型来捍卫自己的信念:一杯咖啡的成本中房租1-2块,人工3-4块,原料6-7块,成本加起来10-11块,24块以内随便卖都赚钱。这是一个陆正耀反复重复的完美模型。

这些员工,全然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陆正耀制造的现实扭曲力场中,他们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一连串的扩张换成好看的数字报表,好看的数字报表换成融资,然后继续扩张......夸张的速度刺激着肾上腺素,真相变得越来越模糊。

故事还未完结——倘若真的退市,从听证会到最终退市,可能还需要一年多时间。但余波还在继续——百度、携程、网易、京东等均打算在香港二次上市。似乎,中国的创业、融资、赴美上市热潮,以一杯咖啡开始,又将以一杯咖啡结束。

5月22日,腾讯独家注资了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国公司,获得该轮融资后,Tims中国将加速在中国市场开店。

时间往前倒退10年,星巴克在全球攻城略地,陆正耀却在加拿大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里到处都是Tim Hortons的红色枫叶标志。陆正耀第一次意识到,星巴克打不过本土品牌。

多年后,他伸出练就“娴熟”的资本手腕,为中国商业史注入了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灰色故事。如果,陆正耀真的能够保留瑞幸品牌,这意味着他将和自己的“启蒙老师”Tim Hortons开战。

可现实是,无论资本手腕多么娴熟,如果不遵守规则,大佬还是会被赶下牌桌,即便他并不愿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Tech星球 tech618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