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在一盘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正解局出品
哪个省富?
光看GDP不一定准确,税收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实际产出”。
这也是衡量各省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里,只有8个是净上交,也就是给中央上交的钱比中央返还的要多,其他23个恰恰相反,需要中央的接济。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8头共和国现金奶牛养活了全国。
01
5省3市养活全国
我们用各省税收-自留税收-税收返还,得到各省的税收净上缴额。
有钱多缴税,没钱少缴税,甚至拿补贴,这样就更加一目了然。
据2018年各省财政数据,得到下面这张表:
2018年各省市税收净上缴额排名(单位:亿元)
可见,全国只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5省3市税收实现了净上缴。
其中,广东税收净上缴额达7938.97亿元,更是共和国最壮实的现金奶牛。
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同时因为有很多央企总部,也是纳税大户。
江浙地区历来都是中国重要的财税来源地,江苏、浙江表现仍然证明了这一点。
山东是经济大省,但明显经济发展的“含税量”还不是太好。
天津虽然这两年发展慢了点,但底子还是很好的。
福建对国家税收贡献为正,估计不少人也没想到。
其他23个省份都靠中央调剂补贴,其中黑龙江缺口最大,达到了2108.67亿。
整个东三省的缺口,和浙江的贡献差不多。
这些数据,很多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恐怕会感受颇深。
以人均数据来看。
2018年各省人均税收净上缴(单位:元)
北京、上海因为有央企因素,我们不谈。
像天津人均净贡献7122元,广东7108元,浙江6676、江苏5625元,基本都是当地普通人大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
就连排名第8的山东,每人都贡献了1176元税收。
西藏受益最大,人均净获得37767元。
02
有那么多钱,建设自己家不好吗?
这种税收流动总的方向来看,可以概括成:东钱西送,南银北流。
相比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煤东运,这种现象几乎是没法直接看到的。
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就认为5省3市,不该为其余的23省市买单,毕竟没有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江浙、粤闽等地区的富裕,谁不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况且,自家的地盘还没实现均衡富裕,现在拿钱出去支持别的省份,心里难免有疙瘩。
就拿贡献最大的广东来说,其实这些财富大多来自珠三角。
但实际上,粤西、粤北等地区还比较落后。甚至,有人带有夸张成分地总结广东内部差距:“珠三角像欧洲,粤西像非洲。”
体现在数据上,广东21个地级市里有12个税收收入不到500亿。
这些钱用在建设粤西北不更好吗?
2018年广东省各市税收收入及增速
其实,盯着税收的钱,没错,但这只是小账。
03
更要算大账
从整个国家的视野来看,还有更大的账值得算。
像广东、上海这些富裕省市就真的出力不讨好吗?
其实不然,命运共同体之下,城与城辅车相依。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另外,东钱西送、南银北流,这是富裕者对落后者的帮助。
那么,西气东输、西煤东运,何尝不是落后者对富裕者发展的贡献呢?
到2019年5月底,仅塔里木油田,就累计向下游供应天然气231.5立方千米,辐射15个省份、120多个大中型城市、4亿居民。
另一条大动脉:西煤东运,也不可忽略。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通过铁路、公路运输,每年就为东部地区运送数亿吨的煤炭。
东部发达地区当然可以去花钱买煤、买天然气,但关键是来自中国国内的这些资源供应更加稳定、可靠。
不信,让人家“卡脖子”试试?
当然,还有更多隐形的东西。
比如,为了涵养水源,保证南水北调水源质量,河南、陕西、湖北一些地区一二十年前就开始执行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工业甚至农业生产都受到控制。
还比如,人才流入,西部对东部出力甚大。
比较典型的就是兰州大学,有人因此调侃:“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的大学”“学生出去一火车,回来就剩一卡车”。
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一直备受关注
东北也是如此。
据国家发改委所述,早在2000-2010年间,东北净流出人口就已达180万,其中高层、管理层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度,并不等于对国家的贡献度。
在国家安全方面,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战功卓著。
比如说粮食安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9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全国各省(区、市)粮食产量前五位依次是:黑龙江7503万吨、河南6695万吨、山东5357万吨、安徽4054万吨、吉林3878万吨。
排名第一的黑龙江,人口不到4000万,却可以养活近四亿人。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对税收的贡献极小。
但黑龙江、河南、吉林等地以牺牲税收的代价,成就了共和国的粮食安全。
黑龙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所以,8省市税收补助23省市,也是一种补偿。
04
接济的钱,是怎么花的?
那么,东部8省市转移的财富,另外23个省市是如何处理的呢?
如果坐吃山空,就算考虑到大局为重,也不免令人寒心。
实际上,中央调剂的税收转移,主要用在了三个地方。
一是专项转移支付,是为了中央的特定事项而做的,即中央给地方钱,由地方代做。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转移支付的一份文件
二是部分省市的大规模投资,短期内造成“钱荒”。而在控制负债率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不能盲目发债,需要中央财政的调剂转移。
作为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每个省份的腾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投资,也就意味着需要钱。
2008年以后,中部和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投资需求也大为上升。
对于基础设施薄弱、外资吸引力相对滞后的中西部来说,接受国内先进省份的税收转移,无疑是一个最为直接、高效的途径。
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近11年GDP及增速
其三,用于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或是曾经的共和国长子,或是资源大户,东北三省和山西、内蒙古等省份,都有过辉煌的过去。
但不论如何,辉煌终归雨打风吹去。现在的他们,要想再度迎来经济增长的春天,就必须做出改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但这条路,荆棘丛生。至少他们的前辈底特律,至今还在衰退的沼泽中挣扎。
辉煌不再的底特律
比如,2018年,黑龙江、吉林分别淘汰关闭小煤炭245处、矿井26处,退出落后产能1483万吨、605万吨。
2013-2018年,河北至少压减了6000万吨钢铁产能,影响60万人就业,税收减少500多亿元,资产损失近千亿。
拆除落后设施、改进生产线、发放养老金等等,都需要大把的现金流。
外资和私人投资暂时还靠不住,就需要输血。
当然,还有很多钱,来保障落后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05
家大业大,要算大账
调剂余缺,其目的在于平衡的重建。
税收的转移支付,大抵也如此。
至于成效如何,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清,真正的关注点在于未来。
对川渝、中部五省等潜力巨大的省市来说,投资后的收益如何?
对东三省、山西等急需转型的省份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成功?
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资源均等化、多极化发展、国家安全等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国内区域发展程度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
其实,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家大业大。
国家治理,从来都是着眼于算大账。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就举不胜举。
比如,著名的南北榜之争。
我们知道,唐朝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南方教育日隆,在科举考试中,考取的南方人也远远多于北方人。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想了一个办法:南北分卷考试,最后按南方60%、北方40%的标准取士,通过这种方法来让南北方入仕的官员人数大致相同。
如果只从考试角度来看,这肯定是不公平的,应该谁题答得好就用谁。
朱元璋当然也懂这个道理。
但他搞个南北榜,其实就是在算大账:让落后地区人产生接受教育泽被的主动性,增加入仕的希望。
最终,其实是有助于国家统一、安宁和长治久安。
这就是大账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正解局 zhengjieclub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