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还是那个上海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来源: 进击波财经 作者:沈帅波 浏览量:1,685次

作者:沈帅波

首发于原创号:进击波财经(id:jinbubo)

如今,上海疫情似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隔离酒店“华亭宾馆”成为此轮疫情的引爆点,迅速扩散。此后,每日新增百例确诊。此后地铁限流、餐饮歇业、学校,小区接连封闭。对上海而言,封锁、筛选、核酸的规模性史无前例。很快,上海就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许多人惊呼:“防疫优等生不再优秀”“上海模式不灵了”,甚至一度传言“上海封城”已近在咫尺。

然而,在舆论和疫情的裹挟下,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思考——“上海模式”真的不灵了吗?

要讨论“上海模式”,首先要厘清究竟何谓“上海模式”。

在2021年9月17日,国务院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大会上要求各地学习上海疫情防控经验,这是来自最高层的肯定,这也为“上海模式”奠定了基调。

概括而言,“上海模式”是指快速发现,快速定位,精准有序。在发现疫情后,根据摸排传播链上的关键节点,迅速锁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精准地防控和隔离。从而保证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既保障了民生,也防范了疫情的扩大化。

针对此次疫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大胆地给出结论——上海模式依然行之有效。

图片

抗疫最前线:上海疫情难以避免

首先,我们都知道,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有余,全世界已经分化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抗疫模式——中国和其它。中国坚持动态清零,而世界上其余大部分国家已经彻底躺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破防”难以避免。

首先上海人口密度极大。上海人口约2500万人,相当于一个吉林省或甘肃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23人,是全国除港澳以外,密度最高的城市。如果按照核心区计算,人口密度则高达每平方公里2.56万人,远高于纽约和东京。

其次上海流动人口高。上海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业态,要知道在2021年,上海引进国内外各种品牌1078家,同比增长18.6%,就业态分布而言,零售业务307家,餐饮业态649家。无疑,这加速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躺平的恶果——奥密克戎变异株已“飞”遍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传染性极强。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口岸之一,承担了全国约四成的入境国际和港澳台航班。累计收治4000多例境外输入确认病例。出自浦东国际机场的零星病例,一直是上海本土疫情重要源头。

截至2022年3月13日24时,全国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337例,而上海的数字是4345例,占全国比重高达26.6%。

近两个月来,香港疫情来势汹汹。沪港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密切,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月以来,有208架次航班由港飞沪,座位数近6万个。目前上海在院治疗的614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来自香港的达476例。上海外防输入、隔离观察及救治病例的压力可见一斑。

人口密度如此之大,流动人口如此之高,又直面境外输入病例,可见上海正处于中国抗疫的最前线。结合本文开头所描述的上海模式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上海模式”并不意味着让上海成为绝对的安全孤岛,它的真正作用,是让身处前线的上海拥有控制局面,并随时动态清零的能力。

图片

隔离下的众生相

如何判断上海已经控制住了局势?答案很简单,上海的防疫力量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局势,上海并未出现大面积感染,也没有出现市民哄抢物资的浪潮。

当下,上海正在对新冠疫情进行拉网式清剿,把不同区域网格化,网格内流动性降下来进行筛查,然后通过把“干净”的网格一块块连起来,实现社会面清零。这么说或许过于抽象,接着,让我们以三个微小的侧面,来看下“上海模式”下的众生相。

  • 怀孕9月的高龄孕妇,在隔离期间也能正常产检。

2月28日晚9时,上海普陀区西部名都家园小区开始实施14天封闭管理。居民区党支书记朱雪萍带领社工、社区民警、特保等50余人进驻小区,迅速展开物资准备、核酸检测、布点设置、防控措施等前期工作。很快,工作组挨家挨户敲门,引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并组织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之后迅速离开,建立了“闭环管控、分段负责、无缝对接”一体化工作机制。居民也非常配合,井然有序地下楼采样。

除核酸检测外,小区居民的物资供应更是工作重点。

封闭期间,工作组在小区门口搭建了置物架,并设置缓冲区,外卖和快递从门外经过“缓冲区”消毒和分类后,再送到“分拣点”,并根据置物架上的门牌号码进行摆放,居民只需根据自家门牌号就能找到快速自己的快递,这样的“精巧设计”,使得居民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拿到快递,结果是无一人拿错快递,也无一人丢失快递。

居民王阿姨说:“开始我们都比较紧张,甚至担心饭吃不上,后来发现,街道和居民区全给居民安排好了,我们网上买的菜,还有专人放在家门口。我们就吃吃喝喝,看看电视,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除基本保障之外,特殊人群获得了特殊的照顾。小区内有一名怀孕9月的高龄孕妇,民警陆警官协调转运车辆、护送孕妇安全送至医院产检。工作组还细心地为孕妇预约好了下次产检的转运车辆,保证在封闭管理期间不影响正常产检。

  • 被隔离在办公大楼的上班族,没有人有异议。

知乎网友“奇葩荒小狼”生动地描述了兄弟门店同事们的隔离生活。

某天夜晚,兄弟门店接到通知,所在的大楼里面发现了密接,要求全体员工18点前回到公司进行48小时隔离和核酸检测。

于是所有人都带着换洗衣物,回到公司,本着对大众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几乎没有人抱怨,或许是因为疫情过于长久,也没有人在抱怨。第一次不是因为上班而全员聚集在公司,大家甚至还唱了一会儿歌。

吃饭问题很好解决,公司有餐厅,里面的储备支撑两天没有任何问题,想要点外卖也没有任何问题,大楼会安排骑手会送到指定地点,然后由公司派人下去拿,全程无接触。

其次是洗漱问题,公司内部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是没有洗澡设施,只能先忍耐两天了。

最后是睡觉问题,有些同事直接下单被子,甚至床垫,虽然处于隔离中,凑合一下,但在能力范围内,还要是让自己舒服一点。

隔离在大楼里和同事共度一晚,似乎给了所有人一种新奇的人生体验,没有抱怨,没有不满,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 被隔离在商场的市民,衣食无忧,还能免费理发

除了小区、办公大楼,被封闭的还有高人流量的商厦。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南区)。

48小时的隔离期内,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贴心地准备了睡袋、食物、洗漱用品等物资,大厦里的租户也一起共享物资“抱团取暖”。700多位封控人员的一日三餐和休息丝毫没有被耽误,睡袋、食物、水果第一时间送到每个人手中,大厦甚至将音乐更换成抚慰人心的柔和曲调。

面对封闭管理带来的各种不便,理发店店长缪明明主动提出免费开放洗发、剪发、染发服务。“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在封控期间也能够方便地打理头发。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漂漂亮亮的,心情自然就快乐了。” 隔离结束后,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在区政府的帮助下,调集了200辆出租车,送大家回家。

可见,在上海模式下,无论被封闭在哪里,都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保障任何微小个体的基本食宿,即使类似高龄产妇这样的特殊群体,都获得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可见,上海的防疫系统还远远没有饱和,那些大喊“上海模式破产”的言论,事实上已经“破产”。

图片

“上海模式”,底气何在?

叙述至此,我们不禁会追问,上海模式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对上海模式有足够强大的信心?答案简洁而又明了:5G信息通信技术是底气,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是抓手。

首先,上海5G的信息通信技术是“上海模式”的底气。

要知道,2G基站覆盖半径是5—10公里,3G基站覆盖半径是2—5公里,4G基站覆盖半径是1—3公里,而5G基站覆盖半径是100—300米。就技术层面而言,其它基站覆盖半径太大了,涉及人太多,即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难以精确确定密接人群。

但5G则不同,一旦某个确诊患者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只要我们掌握一个确诊患者行动轨迹,通过调取5G基站的登录记录,就能非常精准地将其密切接触人群找出来。具体而言,即使某个患者曾经去过某个商场,理论上那个时段这栋商场内所有人都要被隔离,哪怕某人恰好在那个时间在商场里解手,也能被精准地找出来。

要知道,上海主城区面积约1161平方公里,截止2021年年底,累计建成基站超过8万个,上海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80个5G基站,差不多是西安的8倍。也因此,上海能够做到防疫的精确化,所有封闭区域和人员都是以一个小区、一栋公寓、一个商场、甚至一家奶茶店作为单位的。

其次,上海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除了技术外,制胜的关键,还是人。上海的整个防疫体系,分工明确。

首先,上海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流行病调查队伍,他们会根据技术部门给出的确诊病例的14天行动轨迹,把途经路段、活动场所监控视频调取出来,最后把视频给到前方的流调人员。

其次,他们会详细制定密接标准:凡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等近距离接触这三种情况,一律视为密接,为了减少隔离对象,流调人员会真的看所有的监控视频一一对照每分每秒的视频,然后去记录引导调查对象回忆自己的14天行动轨迹、接触过哪些人员,从而快速判定密接人员。

一般而言,流调队伍需要24小时全天值班,一旦接到疫情报告,2小时抵达现场,4小时完成核心流调,24小时完成风险人员的核酸检查工作。从流调到隔离、做核酸、发布结果,前后用了不到24小时的时间。

最后,同时进行高效配合的,自然还有街道社区、公安等部门的高效合作。我们不难发现,管控一个超大型城市,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酿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上海防疫力量经过两年的反复锤炼,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在实践中磨练出的铁一样的能力,已绝非经济实力,或者资源丰富能简单概括。

总结而言,技术手段与组织能力,就是上海模式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如果没有技术手段,那么再强大的组织能力也无法管控住数千万人的大城市,而如果没有组织能力,即便再强的技术手段,面对茫茫人海,也只能“望洋兴叹”。

图片

眼下,与疫情作长期斗争,已经成为共识。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社会表现出相比于西方更强的抗风险、抗压能力,其中,身处抗疫最前线的“上海模式”已经成为国家“精准防疫,动态清零”方针的模范生。尽管当下上海乃至全国都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仍然坚信,从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3年,80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不会白费,黑夜再长,白天总会到来;寒冬再长,春天总会到来。

本文作者:沈帅波

湃动新商业咨询CEO

著名财经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进击波财经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