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之后,不少专家出来吹风,强调:
“奥密克戎并不可怕”
“致病力明显下降”
“不会有后遗症”
“这是最后一个寒冬”
“大多数人都是无症状”
甚至有知名院士直接建议把“新冠肺炎”,改称“新冠感冒”。
民众也因此调侃:“专家们一夜之间全部变异了”,并准备欣喜迎接回归正常的生活。
不过,事情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近一个月的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奥密克戎并不是什么大号流感,而是一个让人感觉吞刀片,能要老人命,且传播速度惊人,几乎人人都可能中招的病毒。
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没来,报复性买药倒是来了。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公众对病毒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于媒体和专家。
如果说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那么底层原因,还是信息传播出问题了。
实际上,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一直是有症状的,真正无症状才少之又少。
据英国大样本追踪研究:在奥密克戎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症状。
其中,流鼻涕(76.5%)、头痛(74.7%)、打喷嚏(63.0%) 、喉咙痛(70.5%)、持续咳嗽 (49.8%) 、嗅觉丧失 (16.7%)和声音嘶哑 (42.6%)。
英国患者是这样描述的:“这不是普通的喉咙沙哑,而是三度烧伤。和肾结石、分娩一样疼……比没有麻醉的拔牙还要糟。”
大家看到这份报告,是不是觉得比较贴近我们的真实感受了?
但是也有报告是这样的:
中国台湾的官方数据说,99.5%的人是轻症和无症状。但剩余的0.45%中,中症的死亡率高达36%,重症高达85%死亡率,这个比例要高于天花的死亡率。
我们把这个报告截取一下,只留下“99.5%的人是轻症和无症状”,后面的不要了。
你是不是就觉得,病毒一点都不可怕了?
“轻症”这个描述,太暧昧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就像个感冒一样。
再举个例子,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团队今年6月发布的论文指出:
上海市核酸检测阳性总数的98%无症状。
奥密克戎的轻症感染者,有发烧症状的只占4%。
你一看这组数据大喜,看来奥密克戎很逊嘛!
不过这也是片面截取,没错,这个论文的结果现在看起来很荒唐,不过论文也强调了:样本采自“早期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
人家这个研究说明,针对的只是那些在方舱里被保护得很好的患者。
至于中老年群体,是另外一个数据:
采样老年人群中,根据合并症数量的多少分亚组,轻症患者占52.58%-59.59%、中症占37.34%-40.50%、重症占1.94-4.44%、危重占0.52%-2.13%,无症状比例仅为0.36%-0.52%。
张专家对此还强调过:
“要特别重视疫情给脆弱人群生命健康带来的挑战,奥密克戎毒株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
但是,你只看到了前面,没看到后面,只看到了数据,没看到数据说明。
还有一个,是有些数据的科学性,本身存在局限,但你还是信了。
比如国家卫健委的通报说,10月28日到12月5日,新增本土感染者53042名,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为76%.......
这是一个什么数据?这是最好的防控之下产生的数据,能有多少参考价值?
什么是真相?
真相就是我们一直摄入的是片面的信息,而不是完整的信息。
而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截取,甚至片面解读后呈现给你看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信息会被片面截取,然后放大,从而让公众产生误解呢?
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专家、媒体,各种立场不同的人,为了推销自己的观点,达到自己的目的,去刻意搞的。
甚至有些人在“新十条”发布后,抢着去感染阳性,生怕迟一步流量就没了。
这样搞的目的,是肥了某些人的腰包,壮了某些人的名声。
但留下的误导,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群众的麻痹大意,猛然扎堆,然后也就有了感冒药的供不应求,也就有了医院门口的排队长龙,也就有了殡仪馆的预约日期……
世界科学界公认,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比起原始株确实大大下降了。
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利因素。
比如14亿人的庞大基数,医疗资源本身就不足的现实。
比如病毒再次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比如冬季原本就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和病毒叠加在一起,自然是强上加强。
比如我们前三年的严防死守下,民众的免疫力普遍低下,抵抗力集体弱化。
比如当下我们的放开程度,在实际层面,已经超越了日本等很多国家(日本至今还是把新冠等同于SARS的戒备程度)。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那么,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让我们的民众,进一步接近事实,接近真相,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呢?
我认为有两大点是需要去争取的。
一, 专家、媒体要树立起自己的良心。
专家、媒体应该尽可能地基于准确的客观事实,通过专业的分析,提出判断,把硬币的正反面都亮给大家看看。
而不是一味迎合大众,光说一些决策层喜欢听的话,一天一个说法。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多元声音并存的舆论场。
专家们集体跌落神坛,只是表征。
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容不得多元的声音,民粹和反智的力量太大。
不是把专家推上神坛,就是把专家踢进粪坑。
我们急需重建一个健康的、不只是一种声音的信息传播环境。
面对百年一遇的疫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只有不断吸取教训,才能推动国家、社会去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无相财经微信号:wuxiangcj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