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Stellantis斯泰兰蒂斯汽车集团(以下简称“Stellantis”)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汽车”)达成协议,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约115亿人民币)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此次协议生效后,Stellantis集团将成为零跑的大股东之一,并拥有两个董事会席位。
中国新能源车企中,零跑是以“黑马”姿态闯入人们视野的一家国内车企。它取得的成绩,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根据最新公布的 10 月份销量数据显示,零跑汽车该月交付量为1.82万辆,同比增长159%,创下月度销量新高。这一数据,也使得零跑汽车与蔚小理等共同跻身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第一阵营。伴随着可观的业绩增长,截上市公司的市值也高达近500 亿港币。
人们不禁好奇,最早名不见经传的零跑,是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国内新能源车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这个答案或许便在创始人朱江明“从零开始”的故事中。
1
无意中开拓的安防领域
1967年出生的朱江明是浙江义乌人,1990年从中国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
据说,1988年还在念大二的朱江明,因为亲手组装了一台电视机,成了校园名人。要知道,当时组装一台电视,其中涉及的技术和动手能力远非组装一台收音机那么简单。
这或许体现了朱江明身上的某种特质:凡事爱钻研,更勇于实践。
大学毕业后,朱江明被分配到浙江电子工业学校校办工厂,从事通信设备电源产品开发设计工作。
这里必须提到零跑幕后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傅利泉。
无论投资还是创业,傅利泉都是朱江明最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
傅利泉与朱江明同龄,他毕业于浙江电子工业学校(中专)的无线电专业。
毕业后,傅利泉被分配到杭州通达电子设备厂。虽然很多年轻同事都至少是大专生,只有他是中专生,可还是因为能力突出,很快就被提拔为厂技术科科长。
朱江明和傅利泉因工作关系结识后,相同的年纪和共同的专业背景,让俩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90年代初正是市场经济大潮刚刚掀起的时候,也是无数有技术有想法的人“下海”创业之时。
1993年,傅利泉主动站出来,拉上朱江明等几位好友,共同集资数千元创办了大华电讯设备厂(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从事调度通信设备的研发和销售。
其实,傅利泉的创业纯属被逼无奈。当时正逢国企改制,他所在的电子设备厂正进行内部调整,学历成了最大的硬伤。
朱江明能跟随傅利泉一起创业,是基于对好友的信任,也是渴望在新环境搏一把的冲劲。
寻求改变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要么被动等着被他人来改变,要么自己主动求变,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大华电讯的营收已经突破千万人民币,可这时企业已经面临业务增长的“天花板”,其中既有调度通讯市场份额有限,也有被华为等强有力竞争对手围剿的困境。
朱江明和傅利泉都觉得企业必须转型,但是转型到哪个领域,却没想好。
彼时,大华电讯在帮某电力系统建立无人值守变电站项目时,对方提出因为无人值守,所以需要把相关的图像信息回传到电力局做监看,可这个业务在当时属于空白,没有厂商能提供相应服务。
朱江明和傅利泉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商业蓝海市场,便主动揽下这项新业务,为电力系统开发出了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无意中开拓的项目,为大华电讯悄悄推开了国内安防领域这个新世界的大门。
转型做视频监控不久,大华电讯收到了很多客户吐槽,觉得存储图像信息的磁带机使用很不方便,且画质极低,大华便想到用硬盘来替换磁带存储数据。
在此之前,傅利泉等人也不是没考虑过硬盘存储数据,可一方面当时硬盘价格比磁带机贵不少,另一方面硬盘容量也就几个G,性价比不高,想想就算了。
2000年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价格的降低和容量不断提升,甚至硬盘还可以通过组合,直接提升图像存储质量,大华电讯从中看到了新商机,再次果断转型。
2
加入摩托罗拉的背后原因
2001年,大华电讯先是改名为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安防领域。随后在2002年又推出首台自主研发8路嵌入式硬盘录像机(DVR),这项创新技术让大华真正站在了全球安防的风口之上。
这项技术对大华的重要性,仅用一个数据便能体现:2009年,大华上市时,62%的收入都来自DVR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的研发几乎都是由CTO朱江明带领团队完成。
2008年5月20日,大华股份成功上市。
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朱江明拥有6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按照当时24.24元的发行价计算,他一夜之间就成了亿万富翁。
彼时,很多媒体对朱江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居然又选择加盟摩托罗拉中国,感到十分困惑,其实真正的原因就隐藏在他的另一个身份里。
在大华股份整个时期,朱江明更像一名技术骨干而非企业领导者。但他还有个身份:大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大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华股份的子公司,2005年成立,主营机顶盒业务。因为这项业务远不及主营的安防项目那么有名,很容易被忽略。
不过,摩托罗拉并没有忽视刚崭露头角的大华数字科技,反而给予了高度关注,直至将其收购,原因也是急于转型。
2007年,受到智能手机市场冲击的摩托罗拉遭受重创,手机部门当年亏损3.88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从23%下降到13%,排在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三星之后。
摩托罗拉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相中了数字电视的硬件产品——机顶盒,因为其中的市场潜力实在令人心动。
自2005年国内电视机开始从模拟电视信号向数字电视转变开始,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规模便一路从345万台飙升到2007年的近3000万台,背后数千亿的设备和内容风口,谁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华股份正是在2005年悄悄成立了大华数字科技,开始进行数字机顶盒项目,而且在业内小有名气。
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收购大华数字是在2008年2月,也就是大华股份上市之前,但并非给大华上市“送礼”,因为无论摩托罗拉和大华的财报都没有公开过其收购价格。
主要原因是早在2006年底,大华股份就从内部剥离了大华数字,而股份主要由傅利泉个人承接,朱江明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并无资料显示。
至于大华数字为何转型研发机顶盒,除了诱人的市场前景,总结起来可能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于大华股份来说,从安防转到机顶盒研发,其实也不算跨行,DVR很多技术可以直接复制到机顶盒上。同时,前面提到DVR技术占到大华股份60%以上收入,从长远看其实对公司发展很不利,无论如何都得赶紧找新的出路。
更重要的是,别忘了,安防行业的“大佬”海康威视也同在杭州,被这样一个对手虎视眈眈地盯着,谁都想赶紧找新的出路,有备无患。
3
从“零”开始
2008年到2010年,朱江明从加入到离开摩托罗拉,再到回到大华股份,这中间的经历在很多媒体笔下是“不详”。
不过,情况也是明摆着:摩托罗拉随后并没有从寄予厚望的机顶盒项目中找到突破,一直是巨亏状态,市场占有率甚至还排到后起的“索爱”之后,沦为“老五”。
对比上市后一直股价飞升的大华股份,朱江明自然会“弃暗投明”,选择重回老东家。
根据业界猜测,其中原因很可能是朱江明看到大华股份实际是傅利泉夫妇控制,他虽身为第二股东,但位置有些尴尬,倒不如另起炉灶,重新打拼一番事业。
这倒不是说傅利泉和朱江明关系不好,恰恰是因为彼此太了解,也很信任,才能让朱江明进退自如,甚至再次带领团队研发出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HDCVI视频传输技术,随后还成为了国际标准。
从这段经历或许也能看出朱江明的个人特点,能屈能伸,不受名利影响,专心做好手中事。
彼时,大华股份市值一度高达900亿元,朱江明的身价也飙升到了50亿元。
因为痴迷技术,朱江明才从一位普通技术人员成为了亿万富豪。也正是对技术的着迷,他才在近半百的年纪又跨入造车的行列。
2015年,朱江明与友人在西班牙旅游,无意间看到一个西班牙高端社区里停着好几辆雷诺电动小车。
他意识到这种新型电动汽车在国内应该很有市场,而且大华股份在电子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和自研软硬件等领域的积累完全可以直接应用到汽车上。
对于这点,朱江明自信会比很多造车新势力甚至传统车企更有优势。
时运也似乎有些偏爱朱江明,此时国内刚刚颁布了27号文,鼓励企业研发新能源车,他当即决定借这股东风,二次创业。
和很多对新能源车制造巨细了如指掌的创始人不同,朱江明创立零跑时有些“无知者无畏”,许多基本的行规都不知晓。
零跑S01的惨败后,朱江明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坦言,“那个时候对汽车行业的认知确实非常少,很多事情没有考虑到。比如说牌照问题,肯定是没有考虑到的。因为我们是电子安防行业起家,以为最多就是像公安部检测一样,到中汽中心检测完了,合格了就可以卖了。没想到还存在工厂都不能建的问题,还需要许可,这些是我们原来考虑不足。”
谈及造车的巨额投资,朱江明说,“当初如果做汽车像李斌早就知道要花200亿,那可能我就不做了。当时觉得花几十个亿就可以做起来了,才会一直往前走。”
事实上,尽管知道造车是一项烧钱的项目,零跑创业时的启动资金只有3.6亿,出钱最多的便是傅利泉。因此,按投资顺序排名的话,第一股东是傅利泉,其次是大华股份,随后才是朱江明。
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以来,傅利泉在零跑任职期间,不但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反而不断掏钱。
在这期间,零跑数亿元的借款,质押的都是傅利泉、朱江明持有的大华股份。直到零跑上市,这些股份质押才相继解除。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股东傅利泉的支持,这些钱肯定借不出来。
甚至,这么多年内,大华股份还以低价向零跑出租了部分办公场地,合计收到140多万元的房租。
这或许又能看出朱江明和傅利泉不仅关系匪浅,而且朱江明在创业时还有些保守。
当然,陪跑的傅利泉最终还是得到了丰厚的收益,而大华股份绝大部分技术也移植到了零跑汽车,成为无法替代的合作伙伴。
可在最初,零跑汽车首款汽车不仅不赚钱,还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嘲笑。
4
零跑的逆袭之路
2019年1月,零跑的第一款车S01终于面世。
按理说,零跑应该学着竞争对手迅速推出奢华大气的SUV车型,起码气势不能输。
但零跑推出的这款2门4座的coupe轿车,外形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可朱江明对此解释,又不能说错。
他说,S01是零跑汽车的首款车型,也是零跑的处女作,这款车型定位于纯电动轿跑领域,瞄准的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家庭的第二台车”这一细分市场。
这款车价格相比新能源车领域动辄几十万元的价格,也堪称实惠。最低配补贴后售价为10.99万,高配也不过14.99万,在朱江明心中可谓完美。
他自己在驾驶零跑S01之后,自豪地对外表示,这是一款比豪华车体验更舒适,而且“很多富豪朋友都有意要购买”。
那么,这款让朱江明迷之自信的小车市场销售如何呢?
2019年,零跑S01上市当年卖出不到1000辆;2020年全年销量1000辆左右;2021年销量为634辆,3年累计销量不到3000辆。2022年,这款车退市了。
零跑S01还一度因为奇葩的造型定位及“假临牌”试驾风波等事件,沦为了业界笑话。
更糟糕的是,零跑S01的车主差评不断,先后曝出车辆存在电子手刹自动锁死、车辆挂挡后不能前进和后退、方向盘和转向拨杆卡死等问题,甚至集体维权,要求退车。
面对零跑S01的失败,朱江明承认,“我们第一款车对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不够。我们造了一个两门的轿跑,如果我们造四门轿跑,可能今天的行业地位和销量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要交学费的。”
用户的失望与市场的质疑,让朱江明陷入困境,不善于交际的他只能频繁出面应对媒体的聚光灯。
那时的朱江明哀叹,“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说太多,还是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但进入汽车行业后,我半辈子见的媒体都没这几年多”。
零跑S01首次的见面会上,朱江明担心镜头特写太清楚,会看到他拿着手卡的手在不停颤抖,要求近景尽量不要拍到他的手部。
可面对刚起步的零跑,市场反应不佳,融资又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很多媒体质疑零跑不到10个亿的研发投入,自诩“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朱江明只能不断站出来,为自己的企业站台,却因为过于高调的宣言频频被人诟病。
“零跑更像汽车界的小米”,“零跑是汽车界的零跑,不是小米也不是华为”,“零跑至少在部分环节超越特斯拉”……
在很多人心目中,豪言不断的朱江明可谓造车界的“渣男”,口号总是说变就变。
不过,朱江明曾说:“造车是一场长跑,零跑要做龟兔赛跑里的那只乌龟”。
谁也没想到,最终拯救零跑销量的果真是一款外形酷似“老头乐”的零跑T03微型车。
2020年5月11日,零跑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首款A00级纯电车型零跑T03正式上市。分别为400标准版、400舒适版以及400豪华版三种车型,续航里程皆为403KM,补贴后售价区间为6.58万-7.58万元。
这款车简直就是坊间的“老头乐”车型的翻版,不客气地说,还真有几分朱江明说的“乌龟”模样。
但正是这款看似不起眼的小车,让销售一直是“爬行”的零跑开始跑起来。
这款车对零跑有多重要,不妨用一组数据来说明:2020年,T03销量为10266辆,占零跑总销量的90.12%;2021年,T03销量为11391辆,占零跑总销量的90.12%;2023年,T03销量为61919辆,占零跑总销量的55.70%。
可以说,假如不是T03的及时出现,零跑估计早就下线了。就在2021年,零跑的亏损数字已从2019年的8.1亿飙升为26.29亿元,岌岌可危。
甚至,在2021年的零跑2.0发布会上,朱江明又喊出,“3年超越特斯拉”、“4年推出8款新车”、“2025年销量达到80万辆”,让世人认为这是不懂造车的朱江明继续在画饼充饥。
有人可能好奇,零跑这款“老头乐”为何能让一路颓势的零跑突然间逆袭,实现销售11万辆的佳绩?
背后原因,或许是零跑T03出现的时机早于众多同价位的竞争对手,而且高配置的智能系统与超强的续航能力,远胜包括五菱宏光MINIEV在内的众多微型纯电智能车型。
正是靠着口碑和销量不错的T03,零跑才有机会在2022年相继推出两款新车型,C01和C11,得以让零跑成功逆袭,顺利在港交所上市。
与此同时,零跑坚持的全域自研也取得关键性突破,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四域合一,将控制器数量从42个减少至28个,线束长度从1800米减少至1500米,数据带宽从100Mbps提升至1000Mbps,电源管理模式也从10余种增加至30余种。
特别是零跑第一款售价冲到20万元的中型电动SUV——零跑C11,虽说造型设计中规中矩,但动力、性能、配置、空间等核心可圈可点,有“性价比屠夫”的戏称。
用料超足、性价比超高的结果便是,零跑C11一炮而红,让零跑汽车飞速“跑”起来,并跃升为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5
零跑背后的资本
从今年3月开始,零跑销量触底反弹后,一路回升,到最新公布的10月销量已经超过18000辆。
今年三季度的财报显示,零跑销量和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季度销量高达4.43万辆,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30.4%,销售收入56.56亿,同比增长31.9%。在此基础上,零跑汽车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的目标。
这一系列的进步都被背后的资本看在眼里
2016-2023年,零跑汽车共完成9轮融资,帮零跑交“学费”的资本,也从最初的大华股份,变成了红杉中国、广发基金、中信建投资、杭州国资、合肥政府、国投创益、浙大九智、涌铧资本,直至如今的Stellantis集团。
Stellantis集团旗下整合了全球14个品牌,囊括欧美主要国际市场,在全球有1万个销售网点,市占率和营业能力均属世界一流。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首次接触是今年2月底,彼此经过7个多月的“恋爱”期,最终在杭州敲定了“婚约”。
根据协议,双方还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合资公司,并由该公司独家负责零跑海外所有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业务,自此开始零跑的“出海”之路。
这次合作,双方都是各取所需。
对零跑来说,出口海外市场,不仅是品牌和销量的提升,更是降本增效,减轻国内压力的最好途径。
对Stellantis集团来说,借助零跑,不仅能将规划的Dare Forward 2030战略真正落地,丰富旗下的纯电车型,还有可能提前实现2030年全球500万辆纯电汽车的销售目标。
对此,朱江明表现出极高的期待:“相信1+1>2,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不过,为了区别于大众与小鹏的“亲密关系”,零跑反复对外解释,彼此合作没有技术输出,只有产品输出,零跑国际也只做“整车产品的营销服务”。
而且,即便Stellantis集团在零跑占股达20%,但朱江明及团队依然是零跑真正“话事人”,无论国内市场的决策权还是海外市场的选择权,都归朱江明所有。
不过,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协议正式签署后,零跑在港股大跌,最终以暴跌10.87%收盘,而将全额向Stellantis集团转让所持零跑的大华股份却收涨2.61%。
没办法,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创始人圈到钱后套现跑路。
因此,创始人朱江明夫妇与傅利泉夫妇随即在11月初,共同发布了一项声明,承诺10年内,不会转让或减持零跑汽车股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清仓零跑股份的,是大华股份,而非傅利泉夫妇。根据大华财报披露,傅利泉个人持有零跑7.98%的股份,比大华持有的7.88%的股份还多。
按照这纸禁售声明,10年之内,他们会一直拿着这笔股权。
零跑获得了Stellantis集团115亿元的战略投资,固然可喜可贺,但面对特斯拉,以及“蔚小理”、比亚迪等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零跑整体的资金和技术,依然不足以“领跑”整个行业。
而且,在去年5月10日的零跑C01发布会上,朱江明再次喊出了“为人民造豪车”的口号。
“人民”“豪车”两个有些不搭边的描述,实在令人担心,零跑可不要被暂时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忘了眼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6
零跑还要加油“跑”
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零跑出具境外上市反馈意见,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根据公开报道,你公司主营产品存在故障频发、安全隐患、延期交付、集体召回、消费者屡次投诉等情况,请说明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重大影响,相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零跑车主在黑猫投诉上的抱怨,如车机故障、做工粗糙、续航虚标,以及交付拖延等问题也远高于造车新势力的友商们。
还有零跑的产量与交付问题,零跑金华工厂的年产量目前大约为20万辆,这与朱江明提出的“2025年80万的销量”还有一定距离,恐怕再开几个厂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此外,零跑即将推出的C11增程车型,这款车不仅是零跑未来最主要的竞争车型,也是国内第一家量产带有CTC的新能源汽车。
零跑C11采用的CTC电池技术,区别于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思路,该技术是将高压系统紧凑化,将电机、电控系统、DC/DC、OBC等集成在一起,在空间和底盘方面提升了设计的自由度,目前是特斯拉Model Y主要采用的方案。
虽然目前在特斯拉汽车的应用上,CTC电池技术的评价还不错,但很多业内人士担心,零跑与众多车企差距较大的研发投入,能否在后期保证该技术的安全和可靠,难免令人心怀疑虑。
再参考零跑的宣传,采用CTC电池技术的C11增程车型,其纯电续航可达到285KM,领跑同级产品,且综合续航里程可达到1024KM……这些数据也只是官方的理论数据,实际在现实环境和恶劣天气下究竟能实现多少,恐怕还有待检验。
与此同时,虽然零跑毛利转正,销量提升,但亏损状态并没有彻底扭转,依然经受着利润和口碑的双重考验,哪怕有海外市场的回血,最快也要2024年后才能初见成效。
不过,无论零跑后续跑得快还是慢,创始人朱江明对于零跑这个自主品牌的创立都是功不可没。
从造车时的“懵懵懂懂”,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嘴”,再到精准拿捏用户的需求,让产品以综合“性价比”实现逆袭,虽然有着好友与大华股份的力撑,但朱江明在造车领域的踏实态度或许更能博得投资者的信任。
创立零跑汽车至今的7年多时间内,朱江明在零跑汽车大约是200万元年薪。自从2022年10月IPO后,朱江明决定不再从零跑领取一分钱工资。
如果只是为了钱,当年大华股份上市时,财富自由的他早就能退隐江湖享受生活了。
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豪言,其实更像是朱江明对自己也是对企业的期许,他可能也是希望成为那个“将所有吹过的牛都实现”的牛人。
朱江明曾经说,希望零跑能实现“豪华平权”,去做用户的代工厂,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超越用户的期待,才是品牌的价值体现。
从这点来说,从“零”开始的朱江明值得尊敬。
但对于零跑来说,创始人美好的愿望并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能,更无法让品牌真正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新能源车这条漫长的跑道上,真诚一点,务实一些,拿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才可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零跑,还要加油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砺石商业评论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