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7月24日,贝壳找房正式递交IPO申请,计划登陆纽交所。
7月11日,理想汽车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此外还有消息称,平安集团孵化的独角兽——陆金所也正在寻求赴美上市。
另一方面,大量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却纷纷寻求美股退市。
最新一起是携程计划从纳斯达克退市。
据媒体7月28日报道,携程正与潜在投资者商谈为私有化交易提供资金。
此前,新浪CEO曹国伟也向新浪发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合约,打算退市。
自2000年第一波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之后,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在美股上市。
截至今年7月28日,245家在美中概股,总市值高达1.88万亿美元,规模庞大。
除了吸引外资和美元基金的投资退出需求之外,国内企业之所以选择赴美上市无外乎下面几个原因:
一、A股此前上市条件设置严苛,美股是“注册制”
比美股相比,中国A股不仅上市流程复杂,而且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等财务指标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比如企业必须连续盈利三年,且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而美国证监会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于是,对于处于扩张期、销售收入增加迅速但尚未盈利的企业,只能选择海外上市。
二、美国资本对不同股权结构容忍度较高
很多国内巨头有着不同的股权结构——同股不同权,这是A股和港交所以前不能接受的,但是美国等成熟国家市场却并不太计较。
比如,阿里要上市,马云希望所有的最高决策权利都集中在少数十几个的管理层团队手中,中小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可以享受财务投资的收益,但尽量少进行投票表决。
三、估值体系不同,美股偏爱成长股
作为全球资本中心,美股不管制度、还是投资者都相对比较成熟,而且有着A股完全不同的另一套估值体系。
受历史、发行制度、定价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美股市场的投资者和制度规则对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更为友好,容易给出高估值。
而A股长期以来则更青睐于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传统实体企业。
此外,无论是纳斯达克还是纽约交易所,其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声誉似乎让在此上市的企业也多了几分光环,有利于相关上市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此前国内众多互联网巨头、新经济企业多选择赴美上市。
美股那么香,为何还有大量中概股选择退市呢?
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今年初,瑞幸咖啡遭浑水做空,质疑其财务和运营数据造假。没想到一击命中,瑞幸造假被坐实,股价一泻千里,最终无奈退市。
自此,市场对中概股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针对中概股的做空在逐渐增多,爱奇艺、跟谁学等知名公司相继被沽空机构猎杀做空。
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面临退市的风险陡增。
一波未完,一波又起。
5月20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全票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旨在对一切赴美上市境外企业实行更加严苛的审查。
据悉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该法令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即中概股。
监管政策趋严,以及新一轮海外信任危机的出现,势必导致中概股的估值承压。
更严重的是,如果想搞事情,美国监管层的各种罚款、赔款就足以让上市公司破产。
在长河看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只是导火索,中美关系导致的政策倾斜和投资保护才是根本原因。
在这样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启动或者完成了在香港第二上市,比如阿里、网易和京东等;
有些企业干脆就选择退市,再上市,比如前面提到的携程。
对于中概股回归,中国管理层是非常欢迎的。
2018年3月30日,证监会明确规定允许试点红筹企业按程序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存托凭证上市;具备股票发行上市条件的试点红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
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调整了红筹上市企业境内上市门槛,将"2000亿市值"的标准降为"200亿市值",为中芯国际登陆A股扫清了障碍。
7月27日北京金融局还表示,将对赴美中概股进行梳理,对于符合回归条件的,支持其回归A股或回归港股发展;暂不符合条件的,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全面服务。
A股与港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为中概股回归奠定了基础。比如科创板已推行一周年,创业板注册制也将在8月4日实施。
根据北京金融监管局给出的方案,中概股重回中国市场有4种选择。
一是回港股上市或二次上市。
这种方式难度相对较小。
第二上市的时间和财务成本最低。
2018年8月的百济神舟,2019年11月的阿里巴巴,以及2020年6月的网易和京东,选择的都是在港交所第二上市。
二是回归科创板。
与A股市场相比,科创板在发行制度方面实现了以下重要突破:
允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上市;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
这三大突破,体现了科创板的包容性,足以让原先不符合A股IPO标准的公司在境内上市。
三是回A股主板上市。
中概股回A股上市,主要有两种途径:IPO和借壳上市。
但是过程相对复杂,中概股若试图回归A股市场,必须先完成私有化,拆除VIE构架、清理海外SPV和境内实体股权关系。
相对来说,有点麻烦。
四是新三板。
这种方式相对容易,但新三板流动性较低,显然不是中概股回归中国市场的最好选择。
当然,企业只在中国上市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缺乏重要的退出渠道(不能到美国上市)的情况下,企业吸引海外风头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关于携程私有化退市,我最后再说几句。
作为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企业之一。
为挽救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不惜放下身段做直播,足见疫情对其打击之大。
财报数据显示,携程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2%,净亏损54亿元,并预计第二季度的净收入将同比下降约67%至77%。
此外,今年年初至今,携程股价已下跌17%,而追踪“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同期上涨22%。
业绩断崖式下跌+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中美关系恶化,携程退市也有迫不得已的成分。
显然,携程退市是为了回归A股科创板或H股,以谋求更高的估值。即是携程成功回归A股,我们也套对业绩保持警惕。
根据以往经验,主动退市寻求A股上市的中概股往往是在外面混的不好的,
要么已经过了气(缺乏硬核实力),要么业绩遭受重击,要么是兼而有之。
看看此前分众传媒、三六零、巨人网络回A股后的表现,这些回归的中概股基本全都是坑货。
此外,目前A股和港股对于新经济公司的估值显著高于美股,如果美股没有显著低估这些中概股的估值,那么是A股和港股高估了他们的估值。
股市充满风险,在自己投入真金白银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坚持理性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财经下午茶 featea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