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产业”变成“财富密码”,中国光伏产业是怎么靠补贴干到世界第一的。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6日 来源:星海情报局 junwu2333 作者:老局长 浏览量:3,936次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也就是很肤浅的那种知道而已。但其实只要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其实是一个很不得了的“财富密码”。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新闻,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项重要任务,其中最后一个就是“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争取碳中和”,碳排放我们都知道,但是这个“碳中和”我还不是很清楚。

图片

▲2021年 国家会重点照顾这些工作

还愣着干什么 学习啊!

然后我就上网去百度了一下,结果这个东西是这么说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其实也就是说,你排了多少二氧化碳,你就要做其他的一些工作,比如种树,来弥补你的“罪过”,最后功过相抵,四舍五入等你你没有排放二氧化碳。

图片

但你想一下,有的企业本来就是碳排放大户,比如火力发电厂、炼钢厂和航空业,他们每年的的碳排放总量都是非常可怕的,我估计他们全年赚的钱都拿来种树估计也不够“赎罪”。

那么对企业来说,这个“碳排放权”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权。有这个权利的企业照样过自己小日子,没有这个权利的企业就准备破产跑路吧

图片

▲ 排碳权和发展权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后来我又去看了一下国务院出的《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想看看国家是具体怎么安排的,一看我就懂了,人家白皮书里写的明明白白的,具体该怎么操作都给你列出计划表了。

想去了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百度一下,信息量非常大,不愧是全中国最牛逼的一群精英写的东西。

看白皮书看了半天,最后我看到这么一句话: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图片

然后我就惊了,心想这句话有点东西,一句话就把中国未来的能源格局给你讲明白了:像光伏、风电这种新能源以后肯定是要大红大紫的,但是煤炭这种产业以后可能真的就比较落寞了。

“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八个字,引出无数遐想:达到峰值之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早一天达峰,就是早一天走下坡路。像我这种大学时候经常做梦想当“煤老板”的人看到这句话,甚至有一种看到荣国府宁国府垮台的感觉。

图片

▲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去煤矿产能

中央都已经告诉你“财富密码”和“雷区”了,你要是听不进去,那就别怪别人没有对你搞“精准扶贫”了。

新能源是大势所趋,这句话至少已经喊了十年了,但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停留在表面了,知道是大势所趋,具体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多就是买车的时候可能考虑一下买电动车,然后又觉得麻烦,最后可能还是去买油车。

其实,当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觉得某个东西是大势所趋的时候,这个东西往往还真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但你非要反着来,可能就要被社会毒打,

我上学的时候,我周围每个人都在说“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结果说到底还是条懒狗,网络游戏玩得飞起,去学计算机的没几个。现在一看,哦嚯,当年学了计算机的小伙伴们果然一个个都赚钱了。

图片

▲ 互联网,永远滴神

我们都晓得新能源是大势所趋,结果每天就是在看电动车。但凡有点钱,你去买一点新能源的股票,放在那里等一年,你现在就能体会巴菲特的快乐。

图片

▲巴菲特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从2019年12月到今天,蔚来汽车的股票翻了20倍,做电池的宁德时代股价翻了4倍,做太阳能光伏板的隆基股份也翻了4倍。

图片

▲2019.12 - 2020.12

隆基股份股价涨了4倍

有个喜欢戴黑框眼镜的老人教育我们,“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自我奋斗,还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有时候你每天在办公室里996要死要活当打工人,结果可能真的还不如你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赚的钱多。

很多人,包括我,以前一听到新能源,一听到光伏产业,下意识地满脑子就是“骗补贴”。但有时候静下来想想,中央制定经济政策官员们一个个都是磨练了不知道多少年,不知道做过多少项目,见过不知道多少风浪的老经济学家了。

我们从新闻上听的新套路,还觉得很神奇,在别人眼里可能都是玩剩下的内容了。但是国家最终还是决定给予补贴,做了违反我们常识的选择,这个时候先不要觉得自己比国家聪明——别人能做出和我们不同的决定,八成是因为别人掌握了我们没有的情报,别人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中国的光伏产业其实已经做的非常牛逼了,不用说什么数一数二,直接就是第一。但我们这个光伏产业,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还真就是靠补贴补出来的。

图片

虚胖开局

狭义地说,光伏产业其实就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光伏产业最核心的产品就是太阳能板,而太阳能板的核心材料就是晶体硅,所以掌握了晶体硅(多晶硅、单晶硅)的生产,就掌握了光伏产业的上游。

图片

但是多晶硅制造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技术的工作,它实际上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化工产业。在多晶硅制造业的发展史上作出贡献的国家清一色的都是那些有顶尖科学家的国家或者大公司:德国西门子、美国杜邦、日本川崎、韩国LG等等。

美国杜邦公司现在都还是世界顶级化工企业,100多年之前,1865年的时候,杜邦公司就能够用锌还原法来生产硅单质了。那时候我们大清还在洋务运动,别说硅单质了,那时候很多知识分子连氧气是什么都不知道。

图片

▲ 美国杜邦公司

后来,因为二战和冷战的压力,西方国家特别重视科研,尤其是电子方面的科研。结果就是从1930年到1959年,西方科学家们相继提出了很多种制造多晶硅的工艺。

我们差不多也是在同一时间内起步的,1958年,新中国的科学家也开始研究多晶硅的制备工艺,到1960年的时候,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多晶硅制造厂。

不过那个时候,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大家其实都不能工业化地生产多晶硅,外国的多晶硅工厂其实也都有很强的实验性质,产量并不大。我们自己的多晶硅工厂每年的产量只有不到100吨,基本上只能满足科研和少数特种设备的需求。

这个时候,如果不看技术积累,只看产能,中外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87年。那一年,美国乙基公司的生产线试验成功,率先实现了多晶硅的工业化生产。外国厂商很快就进入了年产数百吨、数千吨的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而那个时候我们的多晶硅产能还是不到100吨。

整个90年代,中国生产的多晶硅只占全世界总产能的0.5%。我99年的时候在家玩《模拟城市3000》,那里面就可以给你自己的城市建造太阳能发电厂了。

图片

▲ 游戏里的太阳能电站

但那个时候,中国虽然有太阳能电站,但是基本上都是实验性质的,很多器材都还要从外国进口。

终于到了2005年,我们做出了一条300吨/年产量的示范生产线,我们也有了工业化生产的能力。两年后,2007年,中国的第一条千吨级生产线建成,中国光伏产业化正式开始。

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来自于西班牙、德国等欧美国家太阳能电池的优惠政策。

那时候,欧美政府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能源,海外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暴增,多晶硅原料一度告急,价格暴涨,每公斤的价格甚至突破了400美元。

2005年的时候,中国的总产量实际只有60吨,2006年只有287吨,大量光伏企业的出现使得整个市场的需求缺口达到了数万吨。这么大的需求,这么高的溢价,是我我也会冲,然后,各路资本纷纷下场开始施工。

到了2009年6月,中国有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筹建多晶硅的生产线,19家公司已经开始生产,年产超过3万吨,已经占了当时世界生产总额的一半以上。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2010年的时候,全国的多晶硅产量将会突破十万吨,但那个时候全国的需求只有2万吨不到,全世界的需求也就4万吨上下。

图片

▲ 从这个曲线变化

我们能感受收到中国的发展速度

现在我们一看就知道:这种狼多肉少的市场肯定要内卷的。更何况,尽管当时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巨大,但很多企业根本就是盲目上马,产品的质量未必符合行业标准,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外国多晶硅

投资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每个人都非常贪婪,疯狂投资,每个人都在争夺最大产能,场面极其混乱。

当这一幕画面出现的时候,产能过剩然后暴雷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果然,正当众多中国企业疯狂布局多晶硅生产的时候,大厦轰然崩塌了。

图片

祸不单行

第一波次的打击来自于2010年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让欧洲损失严重,但因为当时欧洲很多国家都在使用欧元,各个成员国不能独立调整汇率和利率,结果就只能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了来刺激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债养债,借钱还贷”

显然,这是死路一条:各国的债务规模已经大到根本无法偿还的地步了。

投资市场很大程度上玩得就是一个“信心”,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欧元区那些国家是在胡闹,自然就没人再愿意购买这些根本无力偿还的债券了。

图片

▲ 债务比GDP都高

这种心态一旦蔓延开来,就是资本市场的一场大瘟疫,于是,2010年开始,欧债危机爆发了。

资不抵债的欧洲各国只好勒紧裤腰带讨生活,饭都吃不起了,哪还有心思搞别的。各国政府纷纷把之前的各种“锦上添花”的补贴都给取消了——家庭太阳能电池板的补贴自然也在其中。

中国的“多晶硅狂热”来自于欧美市场对多晶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靠欧美国家补贴驱动的。现在补贴没了,需求自然也就消失了,“多晶硅狂热”硬着陆了。

最后,中国国务院亲自出马,宣布多晶硅生产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给这场狂欢画上了一个尴尬的句号。

图片

▲ 2009年 国家发改委第38号文件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中国多晶硅生产以及光伏产业的发展,我们真的能看到很多荒唐可笑的地方:有时候,大资本和A股的韭菜们其实都一样,看着一个东西在涨就拼命地加仓。韭菜们最多也就是赔钱,大资本不仅赔钱,还把土地、电力之类的资源给砸进去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都属于“两头在外”的状态,上游来的高纯度硅材料都是进口的,下游的消费者也都在国外,中国企业做的不过就是个加工厂而已

如果只看产能和市场份额,我们好像还很强,但如果看技术和模式,那年的中国光伏产业恐怕真的就只是一个靠“骗补、骗贷、投机”催熟的资本怪胎。

第二波打击,来自于欧美国家的制裁。

多晶硅的需求随着补贴的中断而中断,受害者除了中国企业之外还有欧美、日韩的多晶硅生产商。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中国实际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首先是产能充足,尽管存在“两头在外”的问题,但每年全世界仍然有超过六成的太阳能电池是中国生产的。中国不仅生产的多,但自己基本上不用,90%都用来出口了,这里面有八成都流进了欧洲市场。

众所周知,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的长处都在于规模生产带来的超低价格。当中国光伏产品刚刚进入欧美市场的时候,中国产品实惠的价格瞬间就击垮了西方厂商经营多年的壁垒。

所以,为了保护本国的光伏企业,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厂商进行“双反”调查。

“双反”指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说白了就是欧美国家看不得我们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攻城略地,于是想方设法搞事情。

第一项罪名就是“倾销”,他们指责中国违反贸易原则,用异常低廉的价格销售商品,抢占市场。第二项罪名就是“补贴”,他们认为中国产品能报这么低的价格是因为背后有中国政府在用真金白银撑腰。

具体的处理方式,就是给中国产品加上了“双反”关税,强行提高价格,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这种手段的杀伤力是非常惊人的,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来就源自于超低的价格,现在对方强行把价格太高,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瞬间就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欧美日韩的厂商却在本国政府的扶持之下,对中国市场进行倾销活动。

结果,2012年中国的光伏产业遭遇雪崩,产量首次出现下跌,全国4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全部停工,无一幸免。

图片

大反击

中外光伏产业对抗的第一回合,我方完败。

失败是很正常的,毕竟,当时的中国企业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中国产品的优势是低廉的价格,但在“两头在外”的格局下,靠赚“加工贸易”的那点辛苦钱,价格优势实在是不值一提,该低头照样要低头

就算欧美国家不对我国进行“双反”调查,中国的光伏产业照样只是“银样镴枪头”——当时的中国光伏企业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国外高质量的硅晶材料,如果外国厂商集体抬高价格,我们的价格优势同样会受到影响。

核心技术在别人手上,核心市场也不在国内,2010年,我们全国的光伏装机量只有500MW,而东欧小国捷克竟然有1.5GW,是我们的三倍多。

图片

偌大一个中国,市场规模甚至比不上一个欧洲小国。国产厂商发育不良,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那几年,我们的厂商只能出海,因为在看似温暖的国内,我们根本没有养活这些厂家的条件。

所以,如果想从根本上获得和欧美企业一决雌雄的能力,还是要掌握核心的技术,同时还要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

低廉价格只是战术优势,技术自主才是战略优势。战术优势,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只有掌握战略优势,才能真正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面对全国多晶硅工厂全部停工的被动局面,中国政府开始了大反攻。既然这场“光伏战争”已经打响,既然欧美厂商和政府选择把我们视为对手,那么,我们也必将扮演一个合格的对手。

面对各种“双反”,中国官方也对欧美厂商的产品展开了对等的制裁。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美国多晶硅的进口被瞬间切断,美国企业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德国多晶硅企业Wacker主动妥协,和中国政府达成了价格承诺。

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意义非常重要。首先,这切断外国企业对我们的多晶硅倾销,强行把中国的多晶硅市场抢回来,分给本土企业。

我们的第二步,是光明正大地强化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中央先后发布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电价补贴标准和补贴年限,并且将多晶硅生产从产能过剩行业中摘除,对光伏产业彻底“松绑”。

当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活了过来,先后有16家企业开工复产。

图片

▲ 2013/2014年前后

政策激励起到了强大的作用

在官方政策的帮扶下,短期之内,中国产品重新获得了“低价格优势”,在战术上取得了主动权。

在战略方面,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2014年,美国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得出了最终裁决——美国人认定我方存在大幅度的倾销和补贴行为,在第一次“双反”关税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二次“双反”。

而此时,我们也果断接招,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下令:禁止以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

文件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第一,中国企业不能再赚“血汗钱了”,“两头在外”的格局必须改变。第二,既然他们不让我们赚他们的钱,那么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赚我们的钱。

图片

▲ “双反”税率足够摧毁一切市场份额

我们之所以有底气和外国企业高强度对线,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科技和自主技术。

在“两头在外”最严重的时候,中国多晶硅生产线的核心设备都必须依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企业的进口。但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早已实现了主要设备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工作。

到此为止,和几年前那个“虚胖”的资本怪胎相比,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场“蜕变”:

技术上,摆脱了对国外设备的依赖,实现了自主。

模式上,告别了“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吃到了更大更甜的蛋糕。

政策上,得到了国家充分的支持。

顺理成章地,中国从西方手中接过了光伏产业第二轮扩张的指挥棒。

图片

中国光伏产业有多恐怖

摆脱“两头在外”困境的中国光伏产业,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2015年的时候,中国光伏产业的手中不仅握有自主技术,而且还掌握了庞大的国内市场。剩下的,就只是表演时间了。

2015年,中国生产了16.5万吨多晶硅,占全球总产量47.8%,生产了全球79.8%的硅片,生产了全球66%的太阳能电池片,其他组件的产量也达到了全球总产量的69.1%。

质量方面,多晶硅前十大企业中,中国占4家;硅片前十名中,占了9家;电池片前十名中,占了7家;其它组件前十名中,占了6家。市场份额,中国也是全球第一。

图片

2010年,我国的光伏市场只占全球的3%,2015年,我国占30%,十倍的发展。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图片

2017年,中国的新增装机量是全球新增量的54%。

图片

2018年,中国的新增装机量是全球新增量的43%。

图片

2019年,中国的新增装机量是全球新增量的34%。

无需过多解释,数据足以说明一切。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些装机量的设备、原材料也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掌握的。

图片

尾声

从2007年中国迈入“光伏时代”到2017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人花了十年时间把一个全新的产业从零开始,做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这背后的驱动力说起来却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市场和技术。

在我看来,凡是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这两者的配合。

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本事,掌握了技术,才能避免被别人卡脖子,面对别人的各种威胁才能泰然自若。

而市场则是企业的后院,有了市场,才能有足够的发育空间。尤其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于科技企业的发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两头在外”时期的中国光伏产业非常被动,正因为一没技术,二没国内市场。没有技术,就只能沦为“装配工厂”,赚一点辛苦钱。没有国内市场,就没有一个安全的后方来提供发展空间。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如今的市场上从来没有来自“穷国”的品牌——在如今的世界产业链上,没有技术、没有国内市场的穷国根本没有和任何人叫板的权利,除了乖乖奉上自然资源、提供劳动力、购买外国商品,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余地。

图片

▲ 以刚果(金)为例,不发达国家主要

靠资源采掘产业来带动经济,

说白了就是卖资源

这样的日子,我们也曾体验过。但幸运的是,我们到底还是挺过来了。

很多新自由主义者都在宣传“自由市场”,说的像自由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样。可一旦他们自己的利益被威胁了,他们反而就不要什么“自由市场”了,开始对我们的产品开始各种调查——客气一点的是反倾销反补贴,不客气的就是“危害国家安全”。

我们很多人总是对外部世界有着理想化的幻想,认为世界市场应该是公平、自由、温文尔雅的。结果我们却发现:世界之大,竟容不下一个华为、一个中兴

所以到底还是那句话“强者自强”。就像中国的光伏产业一样,技术、市场、政策全部到位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能登上产业宝座。

看来,这个世界究竟还是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星海情报局 junwu2333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