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被低估了吗?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libusiness 作者:尹炜锋 浏览量:2,327次

想要读懂邮储银行的价值,得回到基因深处去理解它的模式与潜力。

尹炜锋 | 文

砺石商业评论 | 来源

相比工农中建交,同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邮储银行有很多独特之处。它很年轻,2007年3月才正式成立,至今不过十余年,而其银行业务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它的网点数量远多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自营网点数量却又最少;它从中国邮政独立出来,但无论业务或股权都依然与邮政高度关联……

大概源于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邮储银行很长时间里缺乏关注度,2019年12月上市A股后甚至出现盘中破发的情形。直到2020年12月,知名价值投资人李录通过旗下喜马拉雅资本分两次增持邮储银行H股,使这家可能被低估的银行倍受关注。

邮储银行被低估了吗?回答这个问题,要分析邮储银行的基因去理解它的模式与潜力。

1

基因

邮储银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当年7月1日,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局开办邮政储金业务,后将其独立为邮政储金汇业局。至1940年,邮政储金汇业局已成为国民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国民党撤出大陆,中国人民邮政接管邮政储金汇业局。当时邮政开展的储蓄业务主要代办个人储蓄和非经营性的群众团体的存款,将收储金融全部转存人民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此后三年,在计划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逐渐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高度垄断金融业。这种背景下,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

国家银行体系“大一统”格局延续了二十余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这种体系已难以适应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提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此后,国内银行体系逐渐由“大一统”过渡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二元”格局,“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相继恢复。

邮政储蓄业务的恢复也被列入日程。1981年邮电部门开始筹备邮政储蓄,1986年1月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决定恢复邮政部门的储蓄业务,同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原邮电部签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电部成立邮政储汇局(邮储银行前身),负责全国的邮政储蓄与汇兑业务。

刚成立的邮政储汇局没有独立的存款账户,将所有吸收的资金全部缴存中国人民银行,收取一定比例手续费。此时的存款业务是邮政代中国人民银行办理,更像是中间业务,这种模式持续了近四年。1990年1月,“缴存款”的代办转变为“转存款”的自办模式,即邮政将储蓄资金由缴存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不再向邮政支付手续费,而是按双方协商利率计付利息,即邮政独立经营储蓄业务,业务收入也由手续费改为利差。由于人民银行给予邮政高于市场的利率,邮政储蓄享受了巨大的政策红利,随后十余年间迅速崛起。2004年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082亿元,市场占有率为8.86%。

崛起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是邮政遍布全国的密集网点。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担负通信使命的邮政持续深耕网点建设,逐步建成沟通城乡、覆盖全国的邮政网络。1999年邮政拥有8.4万处邮政局所,形成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城乡的密集网络,其中3.1万个网点开办储蓄业务。这张巨网之上,邮政储蓄拥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尤其在乡镇网点,难有银行与之竞争。

图片

但是随着存款规模不断扩大,政策利率扶持、贷款业务缺失的模式弊端也被放大。一方面,邮储大量存款以高于市场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不仅造成人民银行承担了高成本的负债压力,而且加大了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难度,可能造成货币供应被动紧缩。另一方面,“只存不贷”造成邮储所在区域存款流失,尤其乡镇、农村资金失血严重,金融生态遭到破坏,矛盾突显,这种模式越加难以持续,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从邮政储蓄市场化开始。2003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研究并制定利率市场化方案,完善邮政储蓄转存利率机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当年8月,国家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实行邮政储蓄转存款的新老划段,规定邮政储蓄机构可以从事债券投资和协议存款、自主运用新增资金。三年后,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贷款业务试点管理的意见》,结束“只存不贷”模式,标志着邮政储蓄机构资产业务市场化的形成。

同时,为配合金融业务的市场化改革,邮政储蓄机构逐渐从邮政集团的组织体系中独立出来。2004年5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应实行“财务分开和分账经营”。2006年12月,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以全资方式出资200亿元人民币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6日,邮储银行正式成立。

虽然成立至今不过十余年,但延续百年的邮政基因,是理解邮储银行业务模式的重要基础。

2

模式

2007年成立时,为充分发挥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双方优势,邮储银行确立了“自营+代理”的渠道模式,即邮储银行不仅设立自营网点,还与邮政集团订立委托代理协议,委托其在经营网点代理邮储银行提供服务。

这种模式延续了当年邮政邮蓄业务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重要区别。截止2020年6月,邮储银行共有自营网点7882个,少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但算上31750个代理网点,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达39632个,覆盖中国99%的县市,形成银行业中营业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渠道网络。这个网络70%分布在县域地区,5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使得邮储银行能够渗透到金融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避开传统大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受益于网点的密集覆盖,邮储银行为超过6亿的个人客户提供存贷、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但是相比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自营网点,代理网点的服务范围大多局限在储蓄存款与信用卡还款、代收付等中间业务,没有贷款业务。这种业务构成使邮储银行的资产负债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

图片

一是大量的个人存款。2020年9月邮储银行共有10万亿存款,其中个人存款规模8.75万亿元,占比超过80%,显著高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占比。大多是存款不高、议价能力相对较低的个人用户,为邮储银行提供了较低的负债成本,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存款付息率仅为1.61%,低于商业大行平均水平。

二是优异的资产质量。2020年9月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8%,拨备覆盖率为403.21%,不良率远低于同业。这种优势与邮储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方式息息相关,相比其他大行,邮储银行发力信贷业务较晚,2006年开始试点,2014年才有明显提升。受限于代理网点的服务范围,贷款比例始终不高,到2020年6月,信贷资产仅占总资产的49.98%,低于所有上市银行,其余资产主要是风险极低的同业存款与债券投资。

所有贷款中60%以上都是个人贷款,其中又以住房贷款为主,风险发生概率较小。另外,由于起步较晚,邮储银行的公司信贷业务避开了前期信用风险暴露周期,贷款中如建筑、房地产等行业比重较低,这使得邮储银行对公不良贷款率大幅低于同行。

以住房为主的个人贷款、主要覆盖低风险行业的对公贷款、同业存款与债券投资等构成了邮储银行显著优于同行的资产质量,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占比最高。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229.54亿元,占营业收入84%。相比之下,中间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低,仅97.28亿元,对营收贡献度明显低于其他大行。一是因为邮储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二是因为邮储银行与代理网点“谁办理谁受益”的计费原则,邮储银行先在自身财报中确认收入,再按约定由邮储银行支付给邮政集团,因此体现在邮储银行账面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很少。

独特的“自营+代理”模式同样体现在邮储银行的费用结构中,相比其他银行,邮储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中多出一项“储蓄代理费”,这是邮储银行向代理网点支付的储蓄代理费用,计费原则遵循“固定费率、分档计费”,即针对不同期限的存款采取不同的费率。由于这项费用的产生,邮储的成本收入比显著高于其他大行,2020年上半年达到56.29%。

无论是广泛分布县域地区的个人用户、大量的个人存款,或是显著区别于同行的收入费用结构,都可以从邮储银行的邮政基因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营+代理”模式中找到源头。因此构成的独特优势,为邮储银行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3

潜力

2013年到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10元增长到32189元,年复合增长率8.39%。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消费升级,对银行业来说,用户对贷款、信用卡、理财等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零售金融业务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零售金融业务潜力巨大。另外,相比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对公金融,零售业务风险分散、具有天然的稳定性,优势明显。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成为越来越多银行在未来竞争环境下战略选择的共识,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为代表的银行纷纷构建大零售战略,如今两家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均已超过50%。

另一个趋势是县域经济的崛起。据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这种崛起带来“五环外”消费者愈加强劲的消费活力,以农村为例,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69%。这一趋势成就了拼多多、蜜雪冰城等企业的快速发展。

图片

对于拥有覆盖全国99%县市网点、超过6亿个人用户的邮储银行,金融业务零售化、县域经济崛起都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邮储银行管理层顺势而为,提出“做差异化的零售银行”战略,这种企图进一步体现在邮储银行的愿景中“建设客户信赖、特色鲜明、稳健安全、创新驱动、价值卓越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与定位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经济区域的招商银行不同,邮储银行基于网点广泛覆盖县域地区的差异化优势,将业务定位于更为广泛的城乡、农村。围绕这种定位提出个人金融业务的智能化、集约化转型,由此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业务演变。

挖掘存量用户将进一步推升个人贷款业务比重。由于贷款业务起步较晚、代理网点长期未开展贷款业务,邮储银行的贷款占比较其他大行存在明显差距。依托广泛的代理网点覆盖与存量用户基础,个人贷款业务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消费场景的持续渗透将释放消费金融业务增长潜能。相比现有的个人用户规模,邮储银行的信用卡、电子支付等消费金融服务有很大成长空间。以信用卡为例,2020年6月,邮储银行的借记卡结存卡量10.19亿张,信用卡结存卡量仅3341.65万张,占比不到4%,潜力巨大。随着邮储银行渗透更多的消费渠道和场景,庞大存量用户释放的潜能不可估量。

不断增加的居民理财需求将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快速成长。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2020年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4162.48万,较上年增长86.85%,银行理财用户与资金规模快速扩大,由此可能为邮储银行带来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对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将提升邮储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面对科技为金融行业带来的改变,邮储银行积极应对,一方面将业务线上化、数据化,如通过手机银行战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数据驱动场景化获客、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风控等业务与管理环节。随着应用逐渐深化,科技有望对邮储银行低于同业的经营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这些趋势将很大程度提升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降低成本费用比,最终呈现为更具投资价值的财务数据。回顾近几年,邮储银行已经在有计划的补齐短板:2015年11月中邮消费金融成立,消费金融业务布局展开;2019年5月邮储银行获批在6个省的代理网点试点辅助小额贷款业务,代理网点的个人贷款业务有望广泛铺开;2019年12月中邮理财获批开业,财富管理业务的拓展空间进一步被打开……未来更多行动值得期待。

4

结语

从最初依附邮政的储蓄机构,到如今独立的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邮政基因从未变过。这种基因使得邮储银行形成“自营+代理”的独特模式,凭借覆盖范围最广的营业网点、庞大的县域个人用户规模,“年纪轻轻”的邮储银行得以在强手林立的银行业建立起差异化优势。

邮储银行的潜力正是建立在这种优势之上,得益于庞大的县域用户规模,它可以避开经济发达区域的激烈竞争,定位“差异化的零售银行”。为此实施的一系列业务转型,在县域经济崛起的趋势下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邮储银行被低估了吗?取决于它的既有优势能维持多久、传承邮政基因的“差异化零售银行”战略能走多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砺石商业评论 libusiness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