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首次购买ETF资产,意味着他在为市场上某些公司发行的债券承担风险。
美联储为这些债券提供担保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意味着鼓励着人们买入债券,然后高价卖给美联储赚差价。
央行印钞买股票对经济的影响,却谈不上有什么作用。
无限制量化宽松,美联储押上了美元的全部信用。
至此,美联储几乎启动了2008年金融危机采用过的所有“救市”措施,而且还有“创新”,下面的两个表格,就是对比美联储在2008年和这次危机中的救市工具及措施。
我画红框的地方,就是美联储本次救市中最让人争议的新举措:
购入企业债和债券交易所基金(ETF)。
因为,这是美联储首次购买开放式的纯市场博弈的非美国政府机构支持的资产。这是美联储首次购买ETF资产,意味着他在为市场上某些公司发行的债券承担风险。
美联储不再中立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投资、储蓄、购买或者卖出资产,都是市场经济主体们自己承担风险、获取收益。在这些活动中,央行必须扮演一个中立的裁判角色,不能偏袒哪一家公司或者哪一类公司。具体来说,就是央行不能购买非政府机构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否则就意味着政府或央行在补贴某个市场主体,这常常意味着巨大的不公平和利益输送。
以美联储为例,在2008年之前,其资产负债表构成以国债为主体,还有早期的一部分黄金和SDR,这意味着美联储除了“偏袒”联邦政府之外(如果全部是黄金就意味着连政府也没有偏袒),在市场上是绝对中立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最重要的是,除了国债之外,央行还购入了大量的MBS(房地产抵押债券),这些债券不是由纯粹的政府机构发行,而是由GSE(政府支持企业,类似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所发行——这就是人们觉得美联储不再中立的原因。
2008年之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充斥着大量的MBS。
不过,GSE不管怎么说,政府支持企业嘛,还是与政府有明确关系的机构,因为有了政府的担保,购入GSE债券也勉强说得过去——就是更加偏袒政府了一些而已。
但是,这一次无限量化宽松中,明确提出所购买的资产中包含债券ETF,对于应该恪守中立原则的央行来说,这意味着跨过了一个危险的界限,意味着美联储在为这些债券提供担保,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意味着鼓励着人们买入债券,然后高价卖给美联储赚差价。
实际上,欧央行在QE的时候,因为买入了部分高信用评级的公司债,就造成了一个荒唐的结果——某些公司的债券价格,超过了其所有的本金和利息,就是通常所说的负利率(国债出现负利率就是因为有央行购买)——央行的持续买入,把国债买成负利率已经够荒唐了,某些公司债也趁机套利……
连这种手段都用上了,也难怪市场在担心美联储“用尽弹药”,但是,就在3月26日,鲍威尔却站出来回答:
美联储的行动不会造成长期通胀风险,而且联储也没打算用尽弹药。他还表示美联储仍有政策空间,借贷方面的弹药还没有用尽。
是的,的确没有用尽。
上面的表格中,虚线的内容,就是其他央行采用过的,但美联储还没有采用的方式。
譬如,买入股票ETF。
日本央行的错误示范
迄今为止,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中,真正把央行印钞买入股票这项措施实施下去的,主要是日本,那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记录,以及央行买入对市场的影响。
日本央行购买指数基金类ETF始于2010年,当时日本经济金融危机之后陷入了经济停滞、通货紧缩的状态。为应对这一局面,当年10月,日本央行时任行长白川方明宣布实施新的全面货币宽松政策CME(Comprehensive Monetary Easing),政策核心是总额为3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
▲白川方明
因为日本国债已经买无可买(日本央行买了日本政府一半的国债),所以日本决定开始购买股票和债券的ETF,关于购买股票ETF,日本央行的说法当然非常“动听”:
从经济体来说,印钞可以提升经济体里的货币量,促进经济增长和抬高通货膨胀;
从融资市场来说,可以降低权益资产风险溢价,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提振融资风险偏好;
从股市来说,印钞买股票其实就一个结果,股票整体价格水位抬升!
2010-2012年日本央行只是常识性少量购买ETF,一开始总量限定0.45万亿日元,但此后就逐步增加限定值,从0.45到0.9,然后是1.2/1.4/1.6/2.1万亿元……
2013年初,日本央行决定实施所谓的“”量化质化宽松(QQE),此时的日经指数约12000点,日本央行也认为股票价格低估,于是声明,将以每年1万亿日元的速度购买股票ETF;
2014年,日本的股票ETF购买量扩大到每年3万亿日元;
2016年,扩大到每年6万亿日元并持续迄今;
……
日本央行购买的股票ETF主要是东证指数TOPIX和日经225指数,后来又扩大至JPX日经400指数。想想看啊,有央行的印钞机做后盾,日本央行很快就成为日本股票ETF的第一大买主,到本次危机爆发前的2020年2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ETF资产高达28.9万亿日元,占日本股票ETF资产规模39.31万亿的73.26%。
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日经指数计算,2019年一季度,日本央行已是49.7%的日本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一,并且成为了包括日本电产、机器人公司以及欧姆龙等23家日本大公司的最大股东……
看来,有了央行的印钞,这真是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国有化啊!
效果呢?
对股市上涨当然是效果显著!
从日本央行印钞买股票以来,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日经225指数的最高涨幅高达近170%,并且迄今保持在相对高位附近。
下面的图,就是2013年日本央行加大入市以来的日本股指的情况。
不过,日本经济学家冲本辰吉的研究显示,在QQE初期,日本央行平均每花费100亿日元购买ETF,日经225指数相应地上涨0.55%,拉动效果显著,但这种影响在2016年9月及之后降至0.02%,呈现边际递减。
推动经济?只是想象中很美
央行印钞买股票对经济的影响,却谈不上有什么作用。201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速始终低位徘徊,通胀也持续低迷,并未彻底摆脱通缩的风险,与其最初的设想可谓想去甚远。
新冠疫情肆虐之下,这一轮全球股市暴跌,各国大肆扩张自己的货币,3月16日日本央行提前召开了货币政策会议,也宣布加码货币宽松政策以支撑经济,将股票(ETF)年度购买目标提升至每年约12万亿日元,较此前的约6万亿日元额度翻一番,并于3月17日、19日、23日创纪录地买入股票ETF金额1216亿日元、2016亿日元、2016亿日元。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一轮全球股市暴跌中日本的股市跌幅相对较小了?
最可笑的是,因为疫情导致了对经济的信心普遍下滑,尽管有日本央行加大印钞入市,但投资者依然抛售股票。按照最新价计算,日本央行最近买入的股票居然产生了亏损——亏损的总额高达2-3万亿日元,折合180-270亿美元。
有印钞能力的央行,居然在投资中“亏损”,想想都觉得真够魔幻的。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央行印钞买买买之下,日本很多公司的股价与公司的经营之间逐渐脱离关系——哪怕公司经营再烂,也有央行来买单,那还何必那么努力呢?有了最富的央妈这个富婆包养,何必还要再奋斗20年呢?股价的高企,也让许多上市公司用期权来激励员工的办法,在现在的日本根本行不通。
这样一来,日本经济的细胞——公司的经营,反而因央行的买入更加趋于保守而不愿冒险,这正好与央行当初的期望相反。
要知道,在中国股市崛起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全球第二高市值的股市,本国投资者、银行、保险公司、外国投资者等,都在这个市场上博弈,让日本股市成为重要的国际股市之一,但现在,日本央行的买买买让日本股价高企,大家都把股票高价卖给央行,央行成了最大玩家,整个市场的定价功能极度扭曲。
更重要的是,央行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最保守、最稳定、最终极的力量,其资产负债表也是最后的防线。结果日本央行的买买买,让其资产负债表与股市这样的高风险资产密切相连,央行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结果变成了高风险资产持有者,这对于货币的长期信用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即便日本央行现在想下车,也下不去了!
如此之大的持有规模,如果央行在市场上卖出,将造成日本股市山崩海啸般的下跌。2019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一份报告中表达了对日本央行过度买入ETF行为的担忧,认为此举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嗯,这时候,我觉得应该放刘德华的一首歌——
"
央行买吧买吧不是罪;
尝尝彻底操纵股市的滋味;
就算抬高股价也是一种美;
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国有一回!
"
美联储重蹈日本覆辙
前人拉车,后路有辙。既然日本央行在国债收益率奇低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购买股票ETF降低股权风险溢价,那么当美股跌到一定程度,我相信美联储也能干出来类似的勾当。
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人在泡沫经济破裂后,大多数人不炒房不炒股以佛系生活而著称),多数美国人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以股票为主的金融资产,这使得美联储更有动机这样做。
如果标普指数继续下跌,甚至跌到2000点一下,我认为美联储有很大概率入市购买股票ETF——虽然说这比买入债券ETF的行为更加恶劣,但疫情都这个样子了,我印钞买股票怎么了?
至于美联储将来入市购买股票ETF的话,除了推升股票价格之外,会不会有和日本不一样的影响,这个就只能等着未来的市场验证了。
有人说,世界变化太快,看功夫财经才能跟上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功夫财经 kongfuf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