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终于放大招了!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7日 来源: 功夫财经ID:gh_f2133801297e 作者: 土哥涅夫 浏览量:5,899次

无论是转口贸易,还是金融服务,香港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和人才资源,联系着东西,沟通了中外。

种种迹象表明,港府正在致力于消除此前因为时局及疫情影响,国际社会对于香港未来前景的疑虑和担忧,巩固其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随着越来越多从事金融科技的初创企业与人才落户香港,香港将让世界再次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宣告:香港,“回来了”!

狮子山下,王者归来。

10月31日,被誉为亚洲金融科技行业年度盛事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开幕。活动将一连持续五天,预计吸引来自逾80个经济体、250多名演讲嘉宾、400家参展商、30个代表团,以及2万多名各界人士参会。

今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将探讨四大主题:环球金融科技概况、中国内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新兴科技的应用和虚拟资产。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致辞时表示,香港正逐步复常,除金融科技周外,即将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以及将于本周五再次举办的香港各国机器人篮球赛,均希望告诉全世界“香港回来了”。

图片

而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亦称,即将举行的投资峰会有超过200人参与,代表超过1000间金融机构,包括40名行政总裁,相信峰会能向外展示香港弹性及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种种迹象表明,港府正在致力于消除此前因为时局及疫情影响,国际社会对于香港未来前景的疑虑和担忧,巩固其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比如开幕式上,特区政府发表的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中提到,香港将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交易中心。此举被认为意义重大,展示了香港金融创新发展的优势与活力,体现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动能和雄厚潜力。

按下重启键后的香港,看来要在新的赛道上全力冲刺了。

01

作为手握特区“钱袋子”的财经掌柜,陈茂波那声“香港回來了”的公开宣誓,显然是意有所指的。

图片

从字面上理解,它指的是香港近期大幅放宽疫情管控,自由港的回归。

此前,特区政府宣布,随着香港确诊病例数渐趋平稳,以及两针疫苗接种率超过90%,从9月26日起,解除对旅客的酒店隔离,将防疫措施从“3+4”改为“0+3”。即旅客抵达香港后会被赋予三天“黄码”,限制行动范围,待最后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之后方可自由行动。

携程网的数据显示,新措施实施后,落地香港的航班订单,较前一个周末增加了155%;而从香港出发的机票预订数量,更是较前一周翻了五倍!

图片

那个熟悉的香港,回来了。

但更深层次的,则是在剑指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强势回归。

此前,由于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中,新加坡的得分超越上海与香港,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加之过去两年,香港人才持续外流,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其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否发生动摇,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8月21日晚的国庆群众大会讲话中谦称,新加坡市场不大,金融基础设施制度、人才制度也不如香港,更多扮演避险型金融中心的角色,但舆论却大幅看涨星岛。

对此,特区政府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最近香港采取的一系列动作背后,都能看到新加坡的影子。

比如10月19日,香港新特首李家超发布的任期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到将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港府拨款300亿港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引进战略产业。此举改变了过去特区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方式,被外界称为将开启香港版的“淡马锡模式”。

图片

又比如,根据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将就零售投资者可买卖虚拟资产的适当程度展开公众咨询,对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抱持欢迎态度,并推出非同质化代币(NFT)、绿色债券代币化及数码港元等试验计划,也分明是在跟新加坡争抢时间窗口。

后者虽然于2019年推出经营支付型代币交易业务的交易所牌照制度,但目前尚未有交易所正式获得许可。另外,预计将在2023年底前发布一套针对加密货币和Defi的政策建议。

星港之争,渐入高潮。

02

客观地说,香港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关键在于扮演了有价值的中介人角色。无论是转口贸易,还是金融服务,香港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和人才资源,联系着东西,沟通了中外。

但这种角色并非是不可替代的,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崛起,便对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构成了不小的挑战。而扼守马六甲的新加坡,地理区位、外部环境同样不逊香港。

群雄环饲之下,香港想要破局,就必须为内地和世界提供新的价值,比如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

图片

相比政府积极介入经济生活的“淡马锡模式”,金融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或许才是香港捍卫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最大“护城河”。

不过,这条“护城河”的构筑同样不容易。

事实上,在金融科技方面,香港不仅要应对新加坡的挑战,还有来自内地城市的竞争。

根据2020年外滩大会上,浙大发布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已经位列世界金融科技第一梯队,拥有全球第一的金融科技用户量,以及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四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三大世界级高地。

其中,粤港澳地区的金融科技中心无疑是深圳,香港则排在深、广之后,仅位列全球第15名,属于区域金融科技中心城市。

可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如今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金融科技领域,随着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与Web3.0发展,涌现非同质化代币NFT发行商与元宇宙开发者,令虚拟资产市场快速发展,成为新兴投资工具。

同时,虚拟资产的一大特点是线上化,这在寸土寸金且劳动力价格并不便宜的香港,是再好不过的产业选择了。而内地城市,囿于国家对虚拟资产的政策监管,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完全发力,这对于香港来说实在机不可失。

当然内地带给香港的机遇远不止这些,跟亚洲“四小龙”时代相比,随着香港跟内地的关系愈发紧密,特别是背靠粤港澳这一世界级大湾区,香港的金融业市场需求巨大,金融科技创新潜力无限。这点从过去五年,本港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从不足180间,增至如今的800间便可见一斑。

正如陈茂波所言,香港的开放市场、资金自由流动、法治均是优势,而“一国两制”亦帮助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各地连接。

这两方面优势是内地城市和新加坡都不曾同时具备的,难怪就连李显龙也不无羡慕地承认,新加坡市场不大,不会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按照宣言,下一步,香港会透过便利政策、平衡监管风险为本的规限,以及各项试验计划,落实发展愿景。

同时与全球虚拟资产业界合作,凭借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遵从最佳国际标准和做法,在清晰、灵活和便利的监管环境下发挥金融创新的潜力。

借此提振香港经济,兑现特首李家超在竞选时承诺的:“同为香港开新篇”。

03

香港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交易中心的雄心能否实现?关键在人才。

此前,新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就曾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

为此,港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计划”,给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或年薪达250万港元的人才,直接发2年签证。其中就包括了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等6所内地高校的毕业生。

图片

另外,还将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即完全放开,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考虑到每年的优才计划,获批的多数来自内地,难怪有媒体认为,此举意味着香港正式下场参与国内的“抢人大战”。

而众所周知,过去都是内地争抢香港的资源、人才,尤其是珠三角,如今已遍布香港高校的分校或校区。而前一阵公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里面也有多处关于吸引港澳居民来当地定居、工作的内容。

比如社保方面:

推动粤港澳三地加强社会保障衔接,推进在南沙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提高港澳居民社会保障措施的跨境可携性。

至于就业方面:

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在南沙就业的香港大学生提供津贴;

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青年发展基金”、“创意智优计划”资助的创业团队,直接享受南沙创业扶持政策……

现在,香港开始努力扭转这种单方向的人才输送情况,方法包括: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取消聘用本地雇员的要求、延长入境配额的有效期到两年、为博士人才提供额外生活补贴、在“港深创科园”附近新建住宿等。甚至,还祭出了“买房退税”的大招。

今后,只要是拿到了香港永居身份的人才,购买住宅后可以申请退还大部分印花税,只按香港居民首次置业的税率缴纳印花税即可。以一套1000万港币的房子为例,可以退税262.5万。

当然,“抢人大战”不是零和游戏,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互相促进。它将使

得未来人才在粤港之间,甚至香港与整个内地的流动变得更为顺畅。彼此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各取所需,实现人才配置的最优化。

随着越来越多从事金融科技的初创企业与人才落户香港,东方之珠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投资的首选城市之一。而本次香港金融科技周,仅仅拉开了这一帷幕,它让世界再次看到了香港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宣告:

一个由乱及治、由治及兴,全力开创发展新未来的香港——“回来了”!

————

香港曾是“逆袭”的代言词,而未来的香港既会迎来web3金融科技的新时代,也将继续承载奋斗拼搏的城市底色。

这届港府是实干派,重新夺回世界金融中心位置的决心有多大,对人才的需求就有多强。

背靠内地,引进得当,优厚的待遇条件将助力香港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人才储备库。现在正是香港人才急需的窗口期,也是有史以来拿香港身份最容易的机会。

如果您对香港优才计划感兴趣,可以先尝试联系我们,把握住今年最后这两个月的黄金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功夫财经ID:gh_f2133801297e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