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向西,安徽向东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8日 来源:正解局 zhengjieclub 作者:正解局 浏览量:4,101次

城市,总会为自己寻找出路。

正解局出品

在网上,南京有一个外号:徽京。

还有句更文艺气的话:南京是安徽人的耶路撒冷。

数千年来,耶路撒冷一直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精神圣地。

南京和安徽的关系有着耶路撒冷式的成分,但又不那么简单。

它更是在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地区,城市竞合的产物。

01

钟情南京的安徽人

“徽京”,这个词现在不太受待见。

但其实,这个词还有“官方背书”。

据说那是在安徽的一次经济发展大会上,一个领导批评合肥发展不够快,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城市“等靠要”,并指出:南京强势崛起对安徽影响很大,徽南城市为什么不主动衔接南京?如果衔接得好,南京完全可以成为“徽京”。

领导的本意是指责安徽城市发展太慢,要求借势发展。

不想,这个词成了网络流行语,人尽皆知,还时常带着点地域黑的色彩。

一切流行的背后,都有生存的土壤。

“徽京”一词,虽然近20年才出现,但其背后的含义,或者说这个词成立的基础,却已经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了。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如今的安徽、江苏、上海等一大片区,统称南直隶。

这是南京的高光时刻,也注定了和安徽的缘分。

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并设置一位江南布政使(驻南京)。

清朝早期江南省的构成

江南省无疑是个庞然大物,既有长江天堑,还占据了全国3/10的田赋和半数知识分子。

富且大,还是前朝故都,所以,清朝统治者为了消除威胁,就进行了拆分。

但是有个问题是,管理安徽的布政使,也就是主要管理机构和官员一直还住在南京,相当于遥控指挥。

直到1760年,安徽布政使才搬回安徽安庆。

在行政意义上,对安徽来说,来自南京的管辖这时才宣告结束。

清代的南京鼓楼

历史虽然已经雨打风吹去,但安徽和南京之间却一直藕断丝连。

将近20年前,“南京都市圈”概念提出,这是中国第一个跨省的都市圈。

这个都市圈规划还得到了江苏省级批准。

“南京都市圈”有8个成员: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其中4个是安徽城市(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

南京都市圈

在现实中,不论是谋生也好,还是纯粹消费、游玩也罢,安徽人也喜欢到南京。

一个安徽人没到过省城合肥,但他可能早已经去过好几次南京。

因为,安徽很多城市到南京比到合肥要更方便。

相比更遥远的上海、杭州,即便在高铁时代之前,到南京也可以当天往返。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南京流动人口的第一、第二、第五来源地的马鞍山、亳州、安庆都是安徽城市,占比分别为15.87%、10.23%、7.3%。

做个比较,苏州是重要制造业城市,流动人口总规模要比南京更大,但前五名来源地只有亳州和合肥两个是安徽城市,并且占比分别只有11.11%、6.72%。

2014年,南京出租车取消了不招外地人的规定。

第二年,南京官方搞了个统计,有外地出租车司机5325人,其中安徽的最多,有1646人(占比30.9%),是第二多河南(361人)的4.6倍。

在南京,哪怕是再小的一家公司,可能都能找出一个安徽人。

有时这种亲近感,是打心底自发的。

在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段子:甲(南京人)在外地工作,问乙老家在哪,乙声称在南京。

甲心中大喜,细问是南京哪的,乙接着说在马鞍山(马鞍山是安徽的一个市)。

南京市马鞍山区?

情有独钟,莫过于此。

安徽淮南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市长留言建议,让淮南大通区+田家庵区(包括经开区和高新区),以县区身份加入南京都市圈。

而安徽蚌埠更快一步:2019年5月,提交了《关于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的申请》,随后,派人到南京专门协商具体工作。

02

南京也需要安徽

但这又不仅仅是安徽人对南京钟情,更是相互需要和吸引。

南京地处江苏西南面,以江苏的视角来看,这是标准的偏居一隅。

但从安徽视角来看,整个南京只有东面与江苏大地接壤,其他三面被安徽围着,就像被安徽含在嘴中的一颗明珠。

真正让南京、安徽走到今天的,并非历史余情未了,也非天造地设。

而是势,经济大势、发展大势。

南京出身显赫,不仅是六朝之都、江南重镇,还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

按理说,也有一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美好光景。

但南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情况是:邻居们都太优秀。

省内有苏锡常。

拿2019年GDP来说,南京1.40万亿,苏州1.92万亿,无锡1.19万亿,常州差些,但也有0.74万亿。

南京没法像武汉、成都那样,汲取全省之力。

“散装江苏”一词虽然夸张,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在江苏当带头大哥恐怕是最难的。

在省外,且不说有正当红的杭州。

300公里外,那就是上海,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城市。

2019年,上海GDP高达3.82万亿元,相当于2.73个南京。

作为大型城市,要想发展,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可避免地虹吸身边的一切资源。

上海虹吸的区域,就包括了江苏最富庶的苏南(苏锡常),这两年随着交通改善,江苏省内经济老四南通也热情拥抱上海。

拿地铁来说,早在2013年,上海就把地铁轨道交通11号线修到了苏州昆山。

当年,大陆一共才有17个城市开通地铁。

而如今苏州市更下了大功夫,开建地铁S1号线,无缝对接上海地铁轨道交通11号线。

一张地铁票,就能从上海直达苏州中心区域。

自己成不了大腿,那就抱大腿。

所以,苏锡常、南通等江苏省内小伙伴,自然有点瞧不上南京,更愿意追随上海。

上海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豪迈地把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通盘考虑了进来。

这样一来,给南京带来了一个很棘手的局面:自身虽然底子不错,但身边高手太多了,不仅在省内搞不了“强省会政策”,还得时不时担心自己的地盘被抢走。

向东发展,很难。

那南京为何不向苏北发展?

实际上,在上海和苏锡常的双重辐射下,留给南京的苏北城市并不多,只有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

前面也提到,南京地处江苏西南部,苏北的这几个城市距离它实在太远了,普遍在200-400公里。

南京到连云港动车最快也需要将近6个小时

据统计,中国大型城市实际辐射范围,超过150公里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80公里以内。

上海到常州,不到190公里,而这已经属于其辐射边缘了。

向东不行,向北也不成。

所以,向西、向南就是必然选择。

南京不论向西也好,向南也罢,都是安徽的地界,比如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安徽城市。

而且,这些城市和南京发展差距大,南京很容易受到拥戴。

再加上,安徽省会合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力不济,虽然这几年爆发,但还是难以服众。颇有一点南京在江苏省内的遭遇。

城市总会为自己寻找出路。

南京是安徽的耶路撒冷,但安徽,何尝不是南京为自己找的出路?

03

这是彼此成就

事实证明,这条出路卓有成效。在长期的共融下,谁也离不开谁。

对南京来说,来自安徽的充沛劳动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还可以灵活使用安徽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对人均土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能源自给率也只有13.4%的南京来说,尤为重要。

据统计,一家南京制造企业,如果能把工厂开到安徽,每年能节约30%—40%的成本。

所以,公司在南京,但生产车间、工厂在滁州、马鞍山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很多安徽人在金陵城落脚、扎根,成就自己的事业,也给南京注入了发展动力。

南京城里的顶级富豪,安徽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更进一步,吃穿用住,南京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安徽人的影子。

安庆馄饨店、淮南牛肉汤、太和板面等安徽美食,在南京的小区楼下、街道和社区,随处可见。

拿老乡鸡来说,这个安徽土生土长的品牌,走出安徽的第一站就是南京。

老乡鸡在南京也颇受欢迎

同样,这种融合,让安徽也受益匪浅。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在安徽省内16个城市中,临近南京的芜湖(第2)、滁州(第3)、马鞍山(第6)发展排名都不错。

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专题报告,南京都市圈内最大受益者一直是安徽三市。

距离南京仅有一江之隔的滁州,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打造南京及长三角区域后花园。

在滁州市汊河经济开发区,其中约60%的企业来自南京。

04

新的搅局者

但现在有个新情况。

合肥爆发了,颇有坐实安徽一哥的气势。

针锋相对的两个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

实际上,近百年历史里,很少能找出一个像合肥这样大起大落的城市。

虽然坐拥两千年历史,但一直以小县城形象示人。抗日战争后,不显山不露水,原本想着混混日子就算了。结果突然被定为安徽省会,直接把最有实力的安庆、芜湖刷了下去。

但奈何实力有限,直到1984年,合肥的GDP才超过芜湖,1989年超过安庆。

2005年,合肥GDP也只有850亿,比另一个省会南昌还少250亿。

因此,合肥在省内几乎没有什么威信,各兄弟城市也不想跟他混。

但2010年来,合肥发展猛然提速:经济增速常年两位数增长,名列全国前茅;境内外49家上市公司;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中国IC之都;中国光伏第一城;中国最大家电生产基地……

国内的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讯飞,就出自合肥。

经济上来了,合肥也有了一个响亮霸气的称号:霸都。

就在前不久,在第一财经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合肥挤掉宁波、昆明,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

第一财经排出的新一线城市名单

合肥现在也许离南京还有不少差距,但逐渐有了掰手腕子的底气。

比如,蚌埠就宣布自己要加入合肥、南京两个都市圈。

对南京来说,合肥强势崛起,加上东边的上海,倒有些“东西夹击”的压迫感。

形势比人强,这是南京如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局面。

05

城市竞合创造长三角奇迹

城市的发展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稍有不慎,就会落后。

唯有造势、借势,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好在不管是南京还是安徽,目前干得都不错。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重压之下,全国17个万亿城市里,南京是唯一正增长的城市。

安徽近20年里,在全国GDP排名也跃升到11位,而且在中东部省份中仍然保持着最快增速,在未来进入全国前10是大概率事件。

从一个更大范围来说,正是有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这样的城市竞合,才推动长三角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一块土地。

换一个区域,很可能就是一家独大:一城兴,百城枯。

因此,长三角,也许蕴藏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发展密码和深厚力量。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正解局 zhengjieclub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